【科技扶贫】扶贫路上写“初心”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山大学农学院党政办主任胡罡,一直深扎扶贫一线,架起精准扶贫致富桥。

 

        2010年,按照广东省部署,中山大学对口帮扶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2011年,中山大学选派胡罡赴琴口村驻村扶贫,重点负责技术扶贫、扶贫产业培育工作

        中山大学先后在琴口村投资建设了灵芝基地、花卉基地,并支持全村建立红肉蜜柚产业。扶贫工作组指导该村掌握了生产技术,帮助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培育。2013年,琴口村成功实现脱贫的战略性目标。

        在三年驻村扶贫工作结束后,按照广东省《关于做好上一轮扶贫开发“双到”村跟踪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中山大学继续开展对琴口村跟踪帮扶工作,胡罡常年在业余时间多次赴琴口村开展跟踪帮扶,包括继续协调各方资源,扩大原有扶贫产业规模;组织专家力量赴琴口讲座、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协助琴口村灵芝、蜜柚的产业升级;等等。2012-2017年间,琴口村灵芝基地建设了接种室、灭菌室、人工气候室等专业设施,已经建成完整、现代化的灵芝产品生产线,产值达40万元;琴口村全村红肉蜜柚种植超过3万株,年产量60万斤以上,红肉蜜柚产业推广到紫金县水墩、敬梓、九和等镇,实现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应。

        2017年,针对灵芝、蜜柚产业升级需求,胡罡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研究,针对基地产能接近上限、普通产品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产品生产和品控标准不健全等问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找到突破口,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探索灵芝、香菇等仿野生栽培体系建设;二是推动红肉蜜柚的“无公害”和“有机”食品认证;三是以物联网等为抓手开展智慧农业应用示范

        琴口产业发展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中山大学、紫金县的大力支持。目前,琴口灵芝基地已经建立物联网生产监控体系,农特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这一系统在2020年突发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协助专家的“实时监控、远程会诊”。2019年,胡罡承担了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发现问题凝炼科技助农项目——《粤北山区灵芝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支持的仿野生灵芝、仿野生香菇栽培中试取得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胡罡将继续秉承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数十年如一日,努力为实现琴口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审:刘兴基  审核:谭金芳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