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解码水韵桑田稻花香——农学院专业硕士学位新生赴苏州吴江教学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激发同学们的兴农强国情怀,坚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信心,在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和太湖雪公司的大力支持下,10月14-16日,由学院党委书记程月华、院长兼任课教师谭金芳带队,我院2023级专业学位硕士生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朱冠恒副教授、团委副书记刘兴基老师以及博士后石纹碹随队指导。
院企合作,共建基地
15日上午,我院与吴江区农业农村局经过前期实地互访交流,达成合作共识,在苏州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举行了“中山大学农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吴江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穆兰芳、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吴江区震泽镇镇长徐赟恺等领导,和学院一行参加了活动。仪式由徐赟恺镇长主持。
揭牌仪式上,首先由穆总农艺师介绍吴江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吴江区于2017年确定了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以园区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为导向,通过种桑养蚕、退渔还田、建设无人农场等措施,推动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收入,于2022年成功建设成为苏州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随后,程书记介绍了农学院办学方向与基本情况,期待今后与吴江农业现代产业园合作开展扎实、深入的实践交流与科教合作,并希望同学们紧跟国家战略,厚植爱农情怀,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导向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
最后,胡董事长以“一丝绕三产,三产促振兴”为主题,介绍了太湖雪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蚕桑之路、丝绸之路、文旅融合之路的布局,在推动太湖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胡董事长还以通过高考从农村走向城市就业,后来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感召,返回农村创办太湖雪公司,并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经历,鼓励大家学农爱农、务农兴农,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中贡献才智。

养蚕缫丝,兴产富民
仪式结束后,穆总农艺师和胡董事长等带领大家参观了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了解桑蚕的生长特点和经济价值。胡董事长为大家普及了蚕的尿液可以治疗冻疮,蚕沙(即蚕的粪便)可以治疗痛风等知识。苏州大学陆小平教授讲解了彩茧的成因,以及养殖桑蚕的关键技术和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启发同学们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太湖雪蚕桑文化园除了展示养蚕过程外,还有直播带货、游客抽丝体验、蚕茧手工花的制作,以及各种特色工艺品的售卖,将农业、科研、文旅、商业和互联网等元素全方位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现代农业能带动多项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在水杉林立、稻花掩映的乡间小道上,大家领略着震泽镇“田中有村、村中有田、水田树村”浑然一体的恬美乡村景致。




拜谒先贤,励志强农
15日下午,在穆总农艺师和陈科长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美美江村”——七都镇开弦弓村,参观了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的纪念馆。
费孝通先生是江苏吴江人,长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共26次到访开弦弓村,留下了《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鸿篇巨著,《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的姐姐费达生是蚕丝专家,一生从事蚕桑丝绸科学技术的推广,1929年兴办中国第一所蚕丝合作社工厂,不仅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还大大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妇女地位。
费达生和费孝通姐弟俩为江村及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躬身实践、献身学术的精神品质使同学们敬佩万分。


科技创新,强国兴农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久富农机作为高品质水田农机行业领军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和无人化。负责人着重介绍了配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插秧机,该机器不仅能够自动规划插秧路径、调头和转弯,而且配有侧深施肥装置,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化肥利用率。同学们纷纷感叹: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摆脱了“看天吃饭”的困境,粮食丰收更有保障了!




无人农场,创新农业
接着,大家参观了蜚声国内外的吴江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占地500亩的无人农场,开展了水稻繁种、农业高新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试验,完全实现了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农机驾驶无人化。同时,园区开启农文旅融合新模式,以田为纸,以稻为墨,描绘出一幅幅巨幅稻田画,将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向创意农业,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随后,大家来到苏州立美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一走进立美园艺生产基地,同学们看到自动播种流水线、智能恒温催芽室、智能喷灌、智能补苗机器人生产线等协同运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系统,生动展演着从一粒种子到一株成品苗的“智造”之路。

最后,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吴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展示厅和太湖流域稻作文化展览馆,近距离感受吴江“新鱼米之乡”“新江南空间”的特色风貌,了解了近年来吴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果及太湖流域稻作历史。

本次实践活动时间虽短,但同学们通过丰富充实的参观实践,深刻体会到农业产业兴旺,关键在人、根本在党的内涵。作为新农科学子,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厚植“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在实践中锤炼兴农本领,才能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初稿:叶慧晶 唐良杰 吕嘉妍 审核:谭金芳 终审:程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