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毕胜博士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期刊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研究新成果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5月8日,我院博士后毕胜博士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期刊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中科院分区:Q2)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stinal Bacterial Community from Oreochromis mossambicu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Microbiota from Artificial Fishery Habitats”的学术论文。

      该研究以人工渔业生境为载体,探究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在珠江流域人工渔业生境中的聚集效应,通过生境特征变化分析鱼类肠道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阐明了人工渔业生境对渔业资源保护的作用,增强了人工渔业生境的生态服务价值。

       研究表明,鱼类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相似性,但不同生境间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人工渔业生境作用下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增加,然而水体微生物群落无明显变化,同时罗非鱼肠道微生物与附着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呈现负相关,说明微生物在鱼类肠道的定植过程中并不完全是外源性获取的过程。人工渔业生境鱼类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鱼类营养生态位,降低了种间竞争压力,有利于鱼类群落结构的稳定。

 

 

       中山大学农学院为为第一单位,毕胜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合作导师辛国荣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李桂峰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862-023-02120-2

 

(初审:毕胜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