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资讯】靴子落地!深圳成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此前全国已有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为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多个城市都在积极争取成为“第四城”。
近日,科技部等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的最新文件《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北京、上海、粤港澳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这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次写入国家公开发布的文件。
什么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代表着一个地方基础研究的实力,对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此前,全国仅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去年8月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首次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此次国家五部委方案的下发,意味着深圳已经成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具备什么?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此前获批的北京、上海、合肥三座城市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无疑都是大科学装置群汇集,国家级水平实验室不在少数。同时,在国际颇具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全球顶尖科研团队扎堆也是这三个城市的特点。而深圳在这几方面还是存在明显短板不足。
作为创新高地的深圳,基础科学在全国的地位并不突出。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的大科学装置22个,国家“十三五”规划新建大科学装置16个,其中合肥依托中国科技大学有8个,北京有7个,上海有5个,合肥、北京和上海作为已确定的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其大科学装置总数占全国的50%强。


而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有116家,上海有44家,广州有20家,深圳仅有6家。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
科技部官方网站发布的这份《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包括了八个方面23项措施,来切实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
《方案》特别提出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比如人工智能、3D打印和激光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和微波器件等重大领域。《方案》也明确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切实落实企业研发费用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等财税优惠政策,并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圳近年来也高度重视“从0到1”的基础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有专家表示,集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以及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是深圳科技创新升级的核心“引擎”。
(初审:胡罡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