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声:中大学子要心怀“国之大者”,超越自我,不负时代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5月7日,学校组织召开了“与祖国共进 与时代同行”专题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来自不同院系的24位学生代表和学生工作者代表参加了座谈,并分享了各自的学习心得。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余敏斌主持,刘济科副校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首先由刘济科副校长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他表示,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高校学生成长成材、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刘济科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十三五”期间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能力,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确立“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中大学子也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学在中大,追求卓越”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努力成为可堪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会上,来自三校区五校园的12位学生代表紧扣会议主题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所学专业学科和自身成长经历谈了学习体会。我院学生代表王梓杰同学以《扎根中国大地,接力乡村振兴》为题作了发言。他结合参观学院广州从化艾米稻香小镇科教基地、大数据农业平台的实践感悟,认为新农科学子扎根中国大地,是与祖国共进,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农科;青年学子接力乡村振兴,是与时代同行,助力农业现代化。他表示,一定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所介绍的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心怀人民、艰苦奋斗、求学上进,将专业知识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异彩。

 

 

  与会同学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大家一致倡议,要夯实专业学习,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努力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陈春声认真听取了学生代表的发言,高度评价了同学们深入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成效,并为同学们生动阐释了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的深刻内涵。

 

  陈春声指出,大学的根本是人才培养,重中之重是本科生培养,人才培养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学校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初心。他鼓励同学们把握大势、努力学习、升学深造,中大的学生出类拔萃,更应肩负起时代重任,不负社会、不负国家、不负时代。同时,陈书记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

 

       一是要铭记校训。结合学校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严格自我要求,尤其是领袖气质,要有担当、能扛责任,尤其是面对困难敢做出、能做出舍我其谁的选择。


       二是要学好专业。严谨的专业训练能让学生在知识迁移、为人处事、思维方式等方面脱胎换骨,本科生在专业上“扎好马步”,就是打好基础,未来学习工作都会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只有基础牢固,事业才会行稳致远。


       三是要志存高远。青年学子首先要在专业上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或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或“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其次,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超越自我、超越小我,身处盛世更要磨练意志,眼睛要向外看,关注国家和社会,目光要放长远,把自己培养成有大格局、大视野、大能力的栋梁之才;还有要超越个人日常生活体验,勇于挑战自我、不止于安逸,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才能成就中大学子应有的自我价值。

 

       最后,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对学生代表提出,要通过此次专题学习座谈会的契机,后续进一步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要求和陈春声书记对大家的三点期望,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据学校党委宣传部同题新闻稿编辑)

 

(初审:刘兴基  审核:谭金芳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