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 多彩乡村调研之五】再访抗战老区,助力乡村振兴——农学院在五华县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
12月13日,学院程月华书记、谭金芳院长再次带队前往学院抗战办学点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歧岭镇,调研办学旧址设施修缮、所在村土地利用和生产经营等情况,走访附近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挖掘、丰富院史,并启动了农学院乡村振兴工作站。歧岭镇镇长戴天平、荣福村村委会书记孔伟星等陪同调研,学院教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陈昊、平台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吕乐福,研究生代表王贺真、李率等一同调研。
走访办学旧址
13日上午,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岐岭镇荣福村的农学院抗战办学旧址涂屋和新苏屋,了解建筑设施修缮情况及未来规划。戴天平镇长和孔伟星书记介绍镇村两级一年多来的发展变化,以及旧址修缮情况,五华县一直高度重视农学院在岐岭镇抗战办学点的保护、修缮、宣传与开发工作,将这里列为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传承、宣传中大红色办学史的同时,于2020年制定了修缮综合规划。目前,该项修缮工程克服疫情影响,顺利推进,预计2022年4月整体完工。


调研组与当地领导在新苏屋旧址工地合影
程书记感慨地说:“这里是我们的办学老区,在抗战时期办学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五华人民能够敞开胸怀接纳中大农学院师生,对此我们心怀感激。如今学院在复办发展、不断壮大,我们一定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组织师生以开展支部共建、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为依托,加强交流,及时了解地方需求,结合学科特长和学校综合优势,为老区送现代农业技术、送信息服务、送文化宣传,努力为当地办实事、做贡献。”
座谈乡村振兴合作
13日下午,调研组对荣福村的土地资源利用、乡镇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治理等现状做了调研,并与歧岭镇党政有关部门和皇华中学、驻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领导进行了座谈。

调研稻田种植

与镇乡村振兴相关部门领导座谈
座谈会上,岐岭镇有关领导分别介绍了当地基础设施薄弱,拟通过种植中药材的路径发展林下经济,急需实用技术培训;由中共东江后东特委于1924春在抗日烽火中创办的皇华中学,目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生物教师缺乏等困难。镇里希望借助中山大学农学院的帮助与合作,提升当地教育师资水平;探索通过校地企合作方式,提升办学旧址的传统教育、劳育研学、农旅观光的成效。
谭院长表示,要发挥好办学老区的优势和特色,开展政府、学校、村镇和企业四方联动合作,助力办学老区建成红色传统教育、劳动教育和科教推广基地,推动当地发展;并建议组建由县镇村、学院、乡村振兴驻镇工作队组成的工作小组,细化地方需求和合作结合点,切实推动乡村振兴。
最后,学院为岐岭镇颁发了“中山大学农学院乡村振兴工作站”的牌匾,并委派教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陈昊副教授担任工作站站长。此后,学院将不定期组织师生深入岐岭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调研生产实际需求,推广实用技术,把新思想、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回老区、回馈老区,同时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授牌
14日上午离开五华县的途中,调研组还寻访、参观了位于华城镇中山纪念亭和东征军政治部旧址。
中山纪念亭是由黄埔军校五华同学会在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倡议社会贤士捐资兴建的,以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帝制的丰功伟绩。
东征军政治部旧址位于曾氏宗祠,1925年东征军第一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进驻五华县城华城镇时军政治部设此,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在此办公。东征军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动员五华中学师生起来革命,揭发贪官污吏,打击土豪劣绅,推举民主人士温其藩出任县长,组建了五华县民主革命政府。

调研组在中山纪念亭合影

调研组在东征政治部旧址合影
此次再访梅州调研,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梅州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底蕴的丰富给予了调研组难忘的党史学习教育。师生们表示将发挥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