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农学院党委赴台山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了不断锤炼党性修养,铭记红色党史,汲取精神动力,强化社会调研,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学院党委于8月22-23日赴广东省江门台山市,在台山市委宣传部和有关村镇领导的支持、配合下,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
学院党委书记程月华、院长谭金芳、党委副书记胡罡及部分教职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支部委员一行18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先后听取了革命烈士林基路事迹专题讲座,参观学习了林基路纪念馆和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走访调研了台山市的革命老区斗山镇、都斛镇、水步镇,收获满满,动能倍增。
深化传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22日上午,大家首先抵达革命老区斗山镇横江村,感受红色文化。在斗山镇党委书记李智勇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横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重学习了台山籍左翼作家联盟知名成员,特别是鲁迅先生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骨干、杰出的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家黄新波等的事迹,以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村民政策学习、技能培训和妇女儿童素质教育等情况。

参观横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右一为李智勇书记)

参观横江村革命老区
当天下午,农学院一行在都斛村初心大讲堂,听取了台山市委党史办原主任马岭南先生关于林基路烈士事迹、题为“忠诚坚定,克己后人”的讲座,参观了革命烈士林基路故居和生平事迹馆。林基路同志是台山市都斛镇人,生于1916年,曾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就读,后因参加革命运动辗转上海、日本求学。他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达延安,进入党校学习;1938年受中央派遣,赴新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先后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专区教育局长、库车县和乌什县县长等职,殚精竭虑地推动民众教育、抗日宣传、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深受民众爱戴。1942年,林基路与陈潭秋、毛泽民一起在新疆被反革命政府逮捕,并于1943年被秘密杀害。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囚徒歌》:“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解放后,邓小平、陈云、王震等国家领导人先后为林基路烈士题词纪念。

林基路烈士事迹展(右下角为林路基烈士照片)

林基路烈士塑像前留念(后排左二为台山党史办原主任马岭南)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深深被“坚定信念、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善处逆境”的林基路精神所鼓舞,并与陪同参观的台山市委宣传部、都斛镇党员领导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接受精神洗礼,缅怀烈士功绩,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红色精神。

听取马岭南先生讲授林基路烈士英雄事迹

在林基路故居旁重温入党誓词
学习侨乡文化,感受振兴律动
台山市是中外闻名的侨乡,常住人口只有90万人,海外华侨却多达163万人,素有“国内一个台山,海外一个台山”之说,勤劳勇敢的侨乡人民孕育了独特的侨乡文化。
22日上午,大家在斗山镇领略了独具特色的台山洋楼建筑,以及当地传承台山市作为国家排球之乡的体育精神,利用洋楼开发的“当漫画遇上浮月洋楼——陈春鸣奥运冠军漫画展”。

斗山镇的洋楼建筑
22日下午,在都斛镇的台山市农耕文化展馆,台山市委宣传部刘利元部长和都斛镇党委谢永斌书记为大家讲解了岭南农耕文化的精髓和台山农业的发展现状,展示了台山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以及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

刘利元部(右二)长和谢永斌书记(右一)讲解农耕文化展示馆

23日上午,大家在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较为系统地参观、学习了台山市的华侨文化、侨乡历史、特色民俗、非遗文化,感受了“志在四方、放眼天下、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台山人精神。早在近代革命时期,就有大批台山进步人士漂洋过海,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兴中会,宣传革命思想,筹集起义资金,策划内地起义。大家熟知的中大校友、革命烈士陈铁军,中大名誉教授、实业家伍舜德家族等均为台山人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祖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广大海外侨胞的功绩。”


在水步镇,大家参观了特色乡村文旅小镇——草坪古村。据水步镇党委委员吴卓铭介绍,草坪村的乡村文旅项目是在村里党员的带动、组织下,于2019年由80%的村民入股,集资近1亿元改建的,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五六百人,仅两年时间就为村民实现了盈利分红。小镇既宣传了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英文翻译的林棠等乡贤的事迹,又推广了独具特色的农家建筑和风味小吃,还带动乡亲拓展了致富路径。
翻译家林棠故居

草坪古村一景
调研“三农”发展,联手乡村振兴
两天时间里,农学院一行结合红色教育旧址和村容村貌参观,着重调研了解了当地的“三农”发展实际和乡村振兴进程,以及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在斗山镇的浮月村,镇党委书记李智勇带领大家参观了生产丝苗米的稻田,并介绍了鸭稻田等种植模式,特别提出了福寿螺、火红蚁等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困扰。到访的领导、老师们认真听取了相关情况,并表示将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努力协助技术指导。

参观浮月村稻田(前排居中者为李智勇书记)
在都斛镇,大家参观了袁隆平院士题字的“广东第一田”—— 台山市万亩水稻生产基地,即台山市中国农业公园。合作企业天禾公司科技人员展示了通过智慧农业装备,推动农业管理转型升级的应用;镇党委书记谢永斌介绍了“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的内涵,并提出了与中大农学院开展智慧农业、绿色防控等方面合作的意向。在这里,大家还惊喜地看到了中大农学院早期办学杰出校友、“中国半矮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的事迹展板。中国工程院、水稻育种家黄耀祥院士1914年生于江门市,1935年抱着农业救国的理想,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教授,主攻作物遗传育种学。他将一生都献给水稻事业,科研成果丰硕,被誉为“半矮秆水稻之父”“世界上最有经验的水稻育种家”。

袁隆平院士题字的“台山市中国农业公园”

参观台山市中国农业公园的智慧农业监管系统

学院一行在黄耀祥校友展板前留念

老师们被“禾海稻浪”所吸引
通过两天的党日活动,农学院一行不仅强化了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而且加深了对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理解,以及对地方美丽宜居乡村新貌的认知。刚刚学成回国入职的青年党员蔡高潮副教授感慨地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想不到国内农村有了这么巨大的喜人变化!”
大家纷纷表示,要赓续前辈的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关注社会需求,在努力培育高质量农业人才的同时,做好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肩负起科教强国的时代重任,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前合影

草坪古村留念
初稿:林立文 徐浩成 李秀花
初审:胡 罡
审定: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