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二十大】农学院师生收看并热议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因此,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大会的胜利召开,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积极组织师生第一时间集中观看开幕会直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教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本硕博学生,分别在深圳校区和广州校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会报告,共同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随后,师生们以个人网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大会报告,特别是其中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并结合学校、学院发展,以及个人工作、学习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决心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极努力奋斗,与全国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凝聚起磅礴伟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在深圳校区主会场观看开幕会


师生在深圳校区教学楼集中观看开幕会
师生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正如外界的评价:主题特别鲜明,内容特别全面,重点特别突出,因此激起了29次掌声,足以见代表了党心民心,既是总结新时代十年发展的宣言书,也吹响了新百年的奋斗冲锋号。我们党在过去的十年,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不懈奋斗,夺取了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特别是虽遭遇疫情影响,我国依然夺得脱贫攻坚攻坚战全面胜利,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展现了人民至上的公心,赢得了十四亿人的民心,提振了赓续奋斗的信心。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新的领悟,应对新的问题,探求新的方法,实现的新作为。面对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农科英才,坚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根本遵循,进一步牢记“国之大者”,践行新农科、大农业、大食品观,以家国情怀立德树人,以学科交叉攻艰克难,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中大新农人的新贡献。
-—学院党委书记 程月华副研究员
聆听了习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心潮澎湃,由衷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自豪和骄傲。总书记提到了“中国人民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作为从事种业研究的青年科教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立德树人,协作攻关,着力攻克我国农业种业的卡脖子问题,推动实现科技的原始创新和民族种业的自主自强,为我国成为农业强国添砖加瓦。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农学院院长助理 史俊鹏副教授
回顾过往的奋斗史,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历史是最生动、最具有说服能力的教科书,必须要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好,才能继而担当好历史的使命,从党的历史经验中吸取前进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使命,抱有远大理想、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我将放下从前的稚嫩,认真且努力塑造全新的自己,紧跟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党和国家真正所需的忠诚儿女。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农学院院长助理 陈景光副教授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又行进到了关键的节点,我们迎来了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在听完习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后,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正如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所说,我们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不应辜负自己的青春,虚度自己的年华。“三农”问题需要我们新农科学子去探索和攻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一代去奋斗。我们要承担这个历史重任,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2019级本科生中共党员、学院第三届主席团成员 杨浩财
回顾过去五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可以坚信,我国未来的农业必然走向现代化,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走出⼀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身为涉农学子,尤其是处于时代浪尖的中国青年,听到党对农业的发展规划感到热血沸腾。我们虽然年轻,目前无法为国家农业贡献出大力量,但也正是因为我们年轻,能够从点滴做起,不断积蓄知识的力量,在农村扎根、为“三农”成长,努力成为“三农”事业的栋梁,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22级硕士生、中共党员 吴伟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提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在二十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突出强调了“三农”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农学研究生、一名“粮食人”,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贯彻粮食安全战略,清醒认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努力学习农学知识和农业政策,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真正用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用在突破农业“卡脖子”问题当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2019级博士生、入党积极分子 吴勉之
继往开来,开启新篇。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全党关注、人民期待、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报告里谈到“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产生了强烈共鸣。
十年过去了,我从一名共青团员到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新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而荣光。我们应当紧跟党的脚步,砥砺前行,用更加青春昂扬的姿态,去迎接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时代大任。在新的时期,奋斗出属于我们的成绩,书写属于新一代青年的历史华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2021级硕士生、中共党员 陆雪
(初审:陈素玲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