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
一、专业定位
生物技术专业定位为培养具备扎实生命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生物技术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聚焦于合成生物学方向,旨在通过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核心领域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前沿生物技术手段,能够在农业、食品、生物医药、环保等多个领域从事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厚植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兼具人文底蕴,成为能胜任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三、培养规格
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四年。
主修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 学分要求 | 所占比例 | |
公共必修课(通识必修课) | 39 | 25.9% | |
公共选修课(通识选修课) | 8 | 5.3% | |
专业必修课 | 大类基础课 | 20.5 | 47.5% |
专业基础课 | 27 | ||
专业核心课 | 12 | ||
专业实践课 | 12 | ||
专业选修课 | 32 | 21.3% | |
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 | 150.5(35) |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毕业要求2: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及交叉融合。
毕业要求3:熟悉生物技术相关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最新动态、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
毕业要求4: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学、美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毕业要求5: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语言与文字表达、心理素质以及能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阅读专业文献。
毕业要求6: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要求7: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毕业要求8:思想积极进取,爱国爱党,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具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基本知识、科研伦理与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与文明礼仪修养。
毕业要求9:具备科学思维与素养,具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自我激励的科学精神。
四、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以“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为宗旨,构建融合自然科学基础、大数据与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
大类基础课:新生研讨课、高等数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大学生物、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
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
专业核心课:生物信息学、植物生理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学与酶工程等。
专业实践课:科研训练、生产实习等。
专业选修课:合成生物学导论、结构生物学、代谢工程、发酵工程、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
五、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教指委委员2人、全球高被引/顶尖科学家4人。学院教学平台拥有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价值3543万元;科研公共平台贵重仪器设备20余台套,价值1258万元。设备包含了无人机、人工气候室、GC-MS、HPLC-ICPMS、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依托“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深圳光明区建设近1000亩农田基地,用于科研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