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携手谋新篇 科技赋能促发展—光明区在深圳校区召开“农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光明区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月27日上午,光明区政府在深圳校区召开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议”。会议由光明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芳成同志主持,由我院协办。光明区工信局、规资局、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各街道、农业企业负责人,以及我院肖仕院长、辛国荣副院长、郑凌伶副院长、史俊鹏院长助理等40余人参会。

会场
王芳成常委强调,光明区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农业产业发展,将通过 “三措并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摸清家底、厘清权属、规范机制的基础上,全面统计土地底数建库,推进连片集约运营,统一管理标准,严控低效开发,厘清责任主体;二是重点发展种质资源、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建立最基础、最民生、最安全、最核心的农业高质量品牌,以“工业级”服务标准支持农业,组织政校企对接,疏通“堵点”;三是打造“科技+农业+生态”模式,依托区内高校的科技优势,推进农业数据化、社会化、智能化,打造“公园范式”高标准农田,拓展农田叠加功能和多元价值。

王芳成常委主持会议
肖仕院长介绍了学院“智慧农业”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思路,以及全重室科研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光明区农业产业规划项目开展情况。为提升光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肖院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协同创新与发展新模式,整合政府政策资源、高校科研力量与企业市场需求,打造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闭环链条,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科技”发展新模式。二是系统开展农业资源普查,建立涵盖耕地质量、作物分布、产业链条的动态数据库,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三是依托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重点突破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动“实验室创新”转化为“田间地头实效”,向科技要生产力。

肖仕院长发言
光明区辰农、成武金石、朗润园、金晋、百花洞、绿田等农业企业负责人汇报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效及耕地图斑整改情况,为光明区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并表示将深化与政府、高校协作,深度参与农田智慧化管理,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为打造光明区智慧农业高地注入企业动能。
光明区各街道及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建立“街道+高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优先划定连片试验田作为科研成果示范基地,重点推进农田水利电网道路改造,以“问题不过夜、服务不打烊”的担当,做好服务,抓好落实,全力保障光明区农业“高颜值生态”与“高附加值产业”双轨并进,为深圳都市农业树立标杆。
我校深圳校区管委会王莉娜副主任表示,对此次政产学研共商深圳农业高质量发展深感振奋,光明区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为抓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与我校“新农科”建设方向高度契合。校区将全力支持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学科发展,为光明区打造农业科技高地持续输送智力资源。

深圳校区管委会王莉娜副主任发言
王芳成常委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光明区将坚持“科技引领、生态优先、产业融合”路径,加强阵地建设、组织管理和宣传推广,推动农业向品牌化、产业化转型升级,将农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光明区将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校企合作,强化科技赋能,全力推动光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肖仕院长还向王芳成常委一行介绍了学院在寄生蜂生物防治、作物种质创新、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智慧农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王芳成常委表示,这些科研成果具有极大应用潜力,建议加快政企校联通合作,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农业智能化进度。

肖仕院长介绍学院科研进展情况
座谈会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基本确立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模式,为光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激发了各方参与农业建设的热情,加速农业向“高颜值生态、高附加值产业”双轨升级,为推动光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文:吴伟民、王雨欣 初审:李秀花 审核:肖 仕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