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世纪华诞,农院风华百年】 中大农科杰出校友名录(7)——张巨伯教授

发布人:邓颖琪

【编者按】 

  为庆祝中山大学世纪华诞、中大农科学院建院百年,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在学校档案馆、华南农大、华南植物园等部门、单位的支持下,精心策划推出“中大农科杰出校友名录”共20集。通过采撷中大农科早期办学先贤的伟业缩影,展示中大农科百年办学历程和科教成就,勉励新农人弘扬教育家与科学家精神,不负时代谱写新篇。

张巨伯教授 (1892—1951)

  中国早期著名的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昆虫学奠基人之一。 

  1912-1916年,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农学院,学习农业化学、经济昆虫学,相继获得农学学士和昆虫学硕士学位。 

  1918年初,应聘至岭南大学研究杀虫农药,11月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执教,任病虫害系主任,成为我国大学最早讲授昆虫学课程的教授。 

  1919年,江苏省沿海棉区发生特大虫害后,带领助手奔赴棉区调查研究,建立我国第一个治虫田间实验室。经过近3年的努力,基本掌握棉大造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虫灾,并发表了我国最早的棉虫专题研究论文。 

  1922年,在江苏省昆虫局担任技师,组织研究和推广害虫防治技术,开创我国农业昆虫防治事业。 

  1924年,发起成立“六足学会”(1927年改称“中国昆虫学会”),这是我国最早的昆虫学术团体。 

  1932年,主持浙江省昆虫局工作,建立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昆虫标本室,创建了我国第一份植保期刊《昆虫与植病》

  1936年,任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病虫害学组主任。 后曾任农学院院长。

  张巨伯教授毕生致力于昆虫科教事业,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现代农业昆虫专业人才,为发展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和昆虫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巨伯创建我国第一份植保期刊《昆虫与植病》

 

编辑:邓颖琪   初审:李秀花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