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世纪华诞,农院风华百年】 中大农科杰出校友名录(6)——陈焕镛院士

发布人:邓颖琪

【编者按】 

  为庆祝中山大学世纪华诞、中大农科学院建院百年,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在学校档案馆、华南农大、华南植物园等部门、单位的支持下,精心策划推出“中大农科杰出校友名录”共20集。通过采撷中大农科早期办学先贤的伟业缩影,展示中大农科百年办学历程和科教成就,勉励新农人弘扬教育家与科学家精神,不负时代谱写新篇。

陈焕镛院士(1890-1971)

  著名植物学家,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者之一,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植物系主任、植物研究所主任。 

  191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树木系,获得林学硕士学位。同年,赴海南岛五指山采集标本,成为登上祖国南部岛屿采集标本的第一位植物学家。 

  1922年,与钱崇澍、秦仁昌三人组织了湖北西部植物调查队,采得近千号标本。这是中国植物学家首次组织调查队,自此植物分类学在我国逐渐成为一门重要学科。 

  1928年,在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学院任教,并建立中国南方第一个具一定规模的植物标本馆,后来发展成为拥有100多万号标本的标本馆,在研究中国植物区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933年,与钱崇澍、胡先骕等创立中国植物学会

  1935年,创建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并任所长,兼任广西大学森林系主任。

  1938年,因日军入侵,冒着生命危险将15万余号珍贵植物标本、4000余册中外图书文献、各种仪器设备等,运往香港九龙保存。个人出资建造该所香港办事处,用自己的积蓄垫支运行费,坚持教学科研,成为全国植物学研究的中心

      195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广西分所所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兴建华南植物园(现已发展为国家级植物园),以及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59年,被聘任为《中国植物志》副主编。

  陈焕镛院士一生采集标本12334号,独立或合作发表了11个植物新属、500多个植物新类群和新组合,其中包括与匡可任教授联名发表的轰动世界的新种——“活化石”植物银杉,为我国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1919年陈焕镛在海南岛采集植物标本

陈焕镛主编《中国植物志》

“活化石”银杉的标本

 

(编辑:邓颖琪   初审:李秀花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