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惠西江,“薯”光无限——农生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连州市西江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传承中大人的家国情怀,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按照校团委关于2024“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工作部署,精准对接连州市西江镇高山番薯产业升级需求,组建农生学院“薯”光无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地方项目顺利结对。自今年6月以来,突击队员多次前往西江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手段,切实解决西江镇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薯”光无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西江镇井塘村番薯种植基地
项目背景
连州西江镇高山番薯产业历史悠久,出产的“一点红”等番薯品种口感细腻、甘甜味美,远近闻名。近年来由于施肥、灌溉不当和病虫害日趋严重等问题,番薯产量难以提升,品质逐步下降,导致当地建设高端“鲜食番薯”品牌的脚步停滞不前。
面对连州市西江镇番薯产业水、肥、病等发展瓶颈问题,农生学院团委组建了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以及农学专业本科生组成的“薯”光无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并特邀土壤养分循环与作物营养高效团队姜晓谦副教授、刘婧娜助理教授、学院党委胡罡副书记、学院团委陈素玲书记、彭宇涛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力争通过构建以土壤肥力和水分数据为基础的高山番薯水肥高效利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示范技术体系,提高西江镇番薯产量,降低施肥和灌溉成本,高效防治番薯病虫害,着力推动连州西江镇番薯产业升级。
前期调研
6月7日,“薯”光无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由队长——2023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唐良杰同学与指导老师陈素玲老师带队,前往西江镇井塘村开展高山番薯农田土壤肥力和病虫害调研及采样工作,为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区、生物肥料及绿色防控示范区选址。
在西江镇的大力支持下,突击队赴西江镇高山番薯种植代表区域井塘村进行现场调研,与当地种植大户展开交流,重点了解当地番薯的品种、水肥管理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情况,初步确立了两个示范区域的意向选址。随后,突击队进行了田间土壤和染病番薯植株叶片取样。突击队员们返回学校后,对采集的土壤样本展开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病株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鉴定。根据调研分析以及鉴定结果,突击队师生们制定了针对该区域高山番薯智能水肥一体化方案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方案。

突击队员与种植户现场勘测地形

进行示范区域土壤取样

土壤样本处理
全面实施
7月11-12日,我院“薯”光无限突击队一行16人,携带专业设备、生物肥料及植物源农药,再赴连州市西江镇,全面开展高山番薯示范区域智能水肥系统、生物肥料和绿色防控试点建设工作。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碳原科技(云浮)有限公司也专程派出技术负责人,为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7月11日中午,连州市西江镇党委、镇政府、团委,井塘村、高山村村干部、种植大户代表与我院“薯”光无限突击队及合作企业代表举行座谈会。西江镇黄美强书记介绍了西江镇高山番薯产业的历史沿革、地理优势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并表达了对项目实施的深切期望和坚定信心。与此同时,西江镇农办负责人,井塘村、高山村村干部和种植大户代表反映了高山番薯种植的技术难题和需求,得到了突击队专业指导老师的现场解答和细致指导。

突击队员与当地团委和种植专业户进行座谈会
随后,突击队队长唐良杰同学对高山番薯智能水肥一体化方案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唐良杰同学强调,针对西江镇高山番薯产业存在的施肥、灌溉不合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不足等问题,突击队以前期土壤肥力数据和病虫害分析结果为基础,制定了精准番薯水肥管理方案和绿色病虫害防治方案。计划采用太空诱变培育的芽孢杆菌绿色有机肥复配微肥、钾肥以及氢分子信号肥等先进肥料,同时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指标以及施肥与灌溉。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植物源农药结合性信息素诱杀方法,进行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保证全生产过程无农残且成本可控。
与会人员就实施方案及示范应用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种植户们兴奋地表示: “来自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技术专家和同学们找到了困扰我们多年的病根,解答了我们的疑问。感谢突击队为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我们有信心在中山大学老师及同学们的指导与帮助下,让西江镇的高山番薯产业更上一层楼。”

唐良杰同学汇报实施方案
——生物复合肥精准施肥应用示范

突击队科学调配肥料并叶面喷施
根绝前期实地调研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在土壤肥料学专家姜晓谦副教授的指导下,7月11日下午,突击队员们采用了太空诱变培育的野生型芽孢杆菌绿色生物有机菌肥以及氢分子信号肥等先进肥料,分别在西江镇井塘村四个示范田块进行了施肥对比示范。预期这一套精准施肥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壤地力、满足番薯各生长期的养分需求以及解决连作病害难题,实现番薯产量显著提升。
突击队员们前往位于西江镇井塘村村委附近,搭建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及土壤水分监测系统。突击队利用农业无人机技术,详细勘测了村落和农田状况,与当地种植户共同确定了示范区域的选址。结合当地“地广人稀”、人力成本较高等实际情况,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和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实现高效、科学的灌溉与施肥。
突击队希望通过三年的应用示范,构建一套可应用、可推广的以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为基础的高山番薯水肥管理解决方案,切实助力西江镇高山番薯产业的发展。

井塘村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及土壤水分监测系统示范区域

突击队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及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右下角为系统监测画面)
——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示范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突击队确定了斜纹夜蛾和甘薯病毒病是制约当地高山番薯生长最主要的病虫害。而常规的化学农药防治手段,药物成本高、农残高、抗药性隐患大,不利于西江镇高端“鲜食高山番薯”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为此,突击队使用性引诱剂的防治方法,阻断斜纹夜蛾繁殖,有效减少其种群密度。对于甘薯病毒病危害,突击队采用了植物源农药D-柠檬烯,通过物理触杀作用扼杀传播病毒的昆虫,如蚜虫和烟粉虱。
这些绿色防控手段,能够减少人工合成农药对环境生态的扰动及破坏,防止农作物产量减少与品质下降,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抗药性问题,显著控制农残,保证食品安全,是“鲜食高山番薯”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有机食品种植与生产的最佳配套防控手段。

突击队员在田间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

性引诱剂诱捕斜纹夜蛾效果显著(12小时每袋捕获约15只)

姜晓谦副教授指导配制植物源农药D-柠檬烯

突击队员喷洒植物源农药D-柠檬烯
从2022年起,农生学院针对紫金县龙窝镇蜜柚产业发展问题,组建了“灵柚紫金”“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开展蜜柚黄龙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2023年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品牌项目”。2024年6月,“薯”光无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连州市西江镇开展工作的同时,受丰阳镇邀请,与“灵柚紫金”突击队共赴丰阳镇湖江村,协助当地开展砂糖桔黄龙病的防治工作。
未来三年,农生学院两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持续在连州市西江镇、丰阳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高山番薯和砂糖桔产业发展。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走进广东乡村一线,充分发挥我院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学科优势,将老师们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和同学们所学专业知识与粤北山区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让青春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挺膺担当!

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中山大学“薯”光无限工作站挂牌
初稿:郑显权、唐良杰、徐可妍
初审:姜晓谦、陈素玲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