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高校·院所·台站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7月6日,为加强国内农业先进研究院所及野外台站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推动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集思广益,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研究所(简称“南亚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简称“祁阳站”)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高校·院所·台站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湛江市霞山区南亚所召开。

       本届学术研讨会由南亚所承办,以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进行。南亚所所长杜丽清,副所长李普旺、陈佳瑛;农学院党委书记程月华、院长助理陈景光;祁阳站站长张会民、书记黄晶等三个单位领导和30多名青年科技人员,在南亚所进行产学研实习与社会实践调研的农学院2019级本科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南亚所李普旺副所长和农学院程月华书记共同主持。

李普旺副所长主持会议开幕式

会议线下会场

       开幕式上, 杜丽清所长、程月华书记和张会民站长分别致辞。

       杜丽清所长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及青年科技人员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南亚所建设发展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南亚所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历程,以及丰富的种植资源;希望青年科技人员珍惜此次机会,聚焦当前的热点,难点、急点问题,相互借鉴与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开拓科研思路,产生新的灵感,收获知识和友谊!

杜丽清所长致辞 

       程月华书记首先感谢南亚所为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与周到服务,感谢祁阳站、南亚所在土壤长期观测、资源种质资源等方面,给予农学院青年教师的支持与帮助;随后介绍了农学院继2020年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承办了第一届 “高校·院所·台站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以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并表示农学院将发挥人才聚集和基础研究的优势,持续推进与两个站所的科研经常性交流,支持三个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在耕地资源保护与改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优势互补、深度合作,为攻克国家“三农”难题做出贡献。

程月华书记致辞 

       张会民站长简要回顾了祁阳站建站60年来发展历程与科技创新成果,以及获批中国农科院首批农科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运行管理日趋成熟的良好态势。他表示三家科研单位的研究定位存在一定差异,又各具优势,大家的思想碰撞能够实现学科交叉融合。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合作机制,开展深度合作,在国家农业核心技术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选好题,出成果、出人才。

张会民站长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程月华书记和李普旺副所长分别主持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研讨。农学院陈景光副教授关于《OsMHX1影响水稻苗期地上部Mg2+浓度的生理机制研究》、周潇峰副教授关于《蛋白质质量控制调控柑橘黄单胞细菌毒性在寄主中的特异性激活》、张雨副教授《Gene neo-functionization, co-option and transcriptome fine-tuning contributed to the stepwise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root nodule symbioses》和姜晓谦副教授关于《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对土壤中有机和无机磷的持留及缓释机理研究》;南亚所陈晶晶副研究员关于《番荔枝果实后熟过程淀粉降解调控机制研究》、马海洋助理研究员关于《菠萝养分与水分高效利用研究进展》和马小卫副研究员关于《晚熟芒果果肉溃败病发生机理研究》的报告;祁阳站黄晶副研究员关于《红壤区农田磷素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韩天富博士关于《水稻土钾素对施肥和铁铝氧化物的响应特征》和都江雪博士关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养分条件下磷对团聚体有机碳的差异影响机制》的报告,分别阐述了作物果蔬营养、土壤培肥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并与参会代表结合各自研究工作和兴趣热点,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与探讨,并表达了动态交流合作的意向,为进一步推进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青年科技工作者做学术研讨报告(按报告顺序)

       会后,线下参会的科技人员根据研究方向的共性和互补的维度,进一步做了小范围的座谈交流,大家纷纷感到,本次学术交流会拉近了三个单位青年科技人员的距离,为进一步贯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广东省十三大精神,巩固了平台,整合了队伍,努力在岭南大地和祁阳红壤上有所作为、服务好“三农”建设。

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初审:杨水波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