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行动篇】农院本科生在行动:节约粮食,从你我做起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老幼皆知。然而,刚刚跨入大学校园的农院大一本科生们,在校园的饭堂里还是时常会看到倒置饭菜的浪费现象。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学院党支部鼓励本科生就校园浪费粮食的现象进行调研,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改进的路径。同学们集思广益、积极行动,通过观察、问卷、走访,完成了初步调研,并将调研到的师生们的意见、建议,做了进一步整理、分析后,面向师生进行宣传,倡议大家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强化节约意识,身体力行地节约粮蔬;同时报告给总务后勤部门和饭堂管理者,作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参考。

 

        同学们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共得到537位师生的参与反馈。在参与的师生中,女性占45.25%,男性占54.75%;教工占2.23%,研究生9.31%,大二至大四老生29.31%,大一新生60.15%。调研显示,“从不剩饭”者占27.56%,“偶尔剩饭”者占53.26%,而“经常剩饭”和“餐餐剩饭”者占19.18%。可见,绝大部分师生保持着不浪费粮蔬的良好习惯,但仍有近20%的师生经常会有浪费粮蔬的行为。

        进一步的调研分析显示,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是“饭菜分量过多”“选中的饭菜不合口味”和“偶然不可预见性原因”。71.69%的师生认为对饭菜份量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可以有效地减少浪费现象;但也有7.08%的师生担心影响打饭速度等,而持反对态度。据联合国《2019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53个国家约1.13亿人处于重度饥饿状态。对于全球粮食危机现象,师生48.98% “了解且关心”,23.28% “了解但不关心”,27.75%“不很了解”。

 

        为了使学校饭堂进一步减少粮蔬浪费,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师生们给出了如下几点较为集中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二是增加饭菜的多种选择。同一菜式设置大份、小份两类,分别定价;快餐式饭菜可以少配米饭,放置一桶米饭由有需求的师生自助添加。三是适当延长供餐时间,改善保温装置的性能,以免做实验或答疑晚到的师生没饭吃或饭餐冰冷。四是兼顾来自不同地域师生口味的差异,将麻辣咸等较重口味的菜式单独划区摆放,或予以标注。五是职能部门加强对饭堂的管理、巡查,经常征求师生意见,适当增减、调整菜式,不断改进服务。

        本次公益调研得到了广州校区东校园办学的12个学院领导和师生的支持,包括深圳校区的10个学院,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等,在此一并致谢:感谢你们,你们的理解与支持,给了农学院的学生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农院的本科生通过本次公益调研,初步学习、体验了对实际问题调查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爱校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并将继续关注、推进节约粮食的公益活动,为建设美丽校园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