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育从小事做起 美德于细微闪现
送走了不平凡的2020年,农院学子在学业上取得了可喜进步,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劳动锻炼,学会了生活技能,更加自信乐观,更加自立友爱。下面采撷了获评学校文明宿舍称号的4个学生宿舍的片段,供大家交流学习,共勉进步。
慎思园5号229室:用心布置、用爱维护
宿舍成员:陈虹宇、廖双巧、黄丽雯、王宁
这是一个整洁温暖的小家,4位舍友中有3位成为入党发展对象,2位获2019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1位同学获2019学年专项奖学金,黄丽雯、王宁同学所在团队获粤港澳大湾区海珠湿地植被生态修复科考大赛决赛特等奖。
作为在广州的“家”,入住后大家添置了许许多多小东西,共同挑选的撞色棉麻窗帘为宿舍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防蚊窗纱则在保证宿舍通风的条件下让大家免受蚊子的偷袭。“家”的温馨整洁不仅体现在布置上,更离不开日常的维护。为了保持宿舍整洁,3人负责室内卫生,1人专门负责阳台,大家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
除了干净整洁的环境,良好的氛围也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路过超市时,顺便为舍友带回喜爱的零食;打饭时,为忙碌的舍友带回一份盒饭;学习时,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与笔记;舍友遇到困惑时,耐心分享自己的建议;学习疲劳时,一起休闲放松、调节心情。每月舍友们还会聚餐,一起品尝美食;周末,相约一起体育活动......



慎思园5号203室:有知识,更有温度
宿舍成员:甘苑娴、孔倩倩、张楚婷、黄畅( 法学院)
舍友中有3名来自农学院,1名来自法学院。虽然大家来自天南地北,但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共同生活的半年时光,使得大家凝聚成了一个不断进取、团结互助的集体!
甘苑娴和法学院的黄畅两位同学都是党员,孔倩倩同学是入党积极分子,张楚婷同学是共青团员。宿舍的每名成员都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大家从对葱葱郁郁的花木、巧言轻舞的鸟儿、灵动纯真的猫咪的接触中,倾听万物生灵的生命之语;在无奇不有的社会现象、突发新现的社会热点、千头万绪的社会问题中,探寻法典中的人生密码。闲暇时,宿友们相互交流不同的方言与地域文化,感受着开拓创新的广佛精神、兼容并包的潮汕风貌、聪慧敢干的客家特色、敦厚实正的河南底蕴。
法学院黄畅同学是2018级法学院硕士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曾任法学院青年媒体中心书摘部部长,做事沉稳耐心。甘苑娴同学是农学院2020级植物保护硕士班的团支书,热心服务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对待每件事,得到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她们的带动下,203这个小集体也更加积极向上!
生活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彼此,一起分享遇到的趣事,一起分享零食水果,一起打扫宿舍舎,一起用欢歌笑语。在有人晚归时,大家关心地询问;有人在下雨天忘记带伞,就会有“小天使”主动带伞出迎。大家相互为彼此的衣着发型“做参谋”,相互推荐喜欢的音乐和电影,会不自觉地哼唱起另一个人哼唱过的曲调,舍友之间流动的暖意已然流淌到了每个人的心底。
相会知有幸,相逢总是缘,在中大相遇的她们定会再接再厉,不断成长!


慎思园5号204室:团结向上的“爱之小屋”
宿舍成员:王贺真、李双驰、赖柳如
3位舍友中,李双驰、王贺真同学是中共党员,赖柳如同学为共青团员。生活中,大家以勤俭节约为荣,不浪费粮食、节约水电;学习上,积极进取,相互支持。当宿舍有人学习时,其他人都会自觉降低声音;宿舍卫生环境良好, 物品整齐,地面洁净。
三位舍友还经常在闲暇之余一起结伴出行、看电影等。去年,大家都参加了学院直属党支部组队的学校红色诗文朗诵比赛,在决赛中参赛队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不仅让同学们更好地领悟到了团队凝聚力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也增进了学院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收获颇丰。
至善园7号214室:获奖大户的小家
宿舍成员:戴智安、邓文健、王奥成、王博
4位男子汉积极向上,有3名入党发展对象,1名共青团员。在学习上,大家互帮互助,遇到困惑则相互讨论。过去一年,1名同学获2019学年王老吉奖学金、1名同学获2019学年专项奖学金。大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王奥成、戴智安同学所在团队获粤港澳大湾区海珠湿地植被生态修复科考大赛决赛特等奖。
生活中,舍友之间相互关心,当有同学需要早睡关灯后,其他同学都会尽量减少自己的声响。寝室时刻保持整洁干净,无多余杂物。大家还购置了一些体育用具,择时约定一起锻炼。在学习之余,还会举办一些寝室小活动,比如下飞行棋、外出聚餐等。


(初审:刘兴基 审核:谭金芳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