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老师与你面对面”——农学院组织师生学术交流系列活动(三)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12月28日下午,学院依托“光明青禾思政”讲坛开展“专业老师与你面对面”的第三场师生学术交流活动。农学院9位青年教师与2019级、2020级全体本科生一起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9位青年教师结合自身求学与科研工作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了生态安全、食品安全、智慧农业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心得。

       何春桃老师以日本上世纪的环境公害事件为切入点,简单介绍了她在镉低积累作物培育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何老师结合自身在中山大学的求学经历,督促各位同学快乐学习,不断进步。

 

 

       接着,陈宏鑫老师围绕南方重要作物水稻的稻曲病防治工作,通过介绍稻曲病菌的致病因子及作用机制、病原菌的致病机理、鉴定致病基因与开发新兴农药的作用靶点等理论知识,给同学们带来在植物保护研究方向上的启发。

 

 

       魏蜜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与成果分享了黄姜皂素清洁生产、金线莲产业优化等通过利用微生物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的实例,引导同学们在今后如何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来为科技兴农、精准扶贫工作做贡献。

 

 

       梁栋老师结合生活实例,生动有趣地介绍了课题组在食品感官与功能化学方面有关食品风味化学以及功能食品的研究工作。此外,梁老师还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未来将结合化学与生物学手段,探究食品问题,服务食品产业与大众健康的研究发展方向。

 

 

       徐晨阳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与科技推广经历,为同学们介绍了智慧农业如何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信息的感知、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等。

 

 

       随后,汪雷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生物代谢组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汪老师指出,小于1500Da的小分子代谢物具有极大的能量,是植物生物学功能必不可少的部分,并在食品风味,临床医学、生态平衡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通过认识小分子代谢物,激发了表型调控机理相关的浓厚兴趣。

 

 

       李晓云老师结合我国秸秆利用率低的问题引出她的研究课题——农业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李老师的研究工作通过综合利用多种工艺技术提高我国秸秆利用率,突破现有的能源利用瓶颈,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陈景光老师结合反向遗传学与正向遗传学两种研究基因功能的典型思路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在探究植物矿质元素吸收、转运和累积的遗传基础的相关工作,并重点介绍了影响水稻镉吸收和氮吸收过程的功能基因,为同学们系统展示了植物分子机理研究体系。

 

 

       最后,王进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新型食品技术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通过脉冲超声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食物加工脱敏的新型绿色食品技术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应用实例,为同学们展现了通过结合创新科技的新农科在未来所具备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通过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进一步拓展了同学们的科研视野、坚定了同学们的学习信心,为“早接触科研、早进实验室”和日后求学深造打好基础。

 

(初审:刘兴基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