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青禾思政讲坛”第二期】 青禾科技协会举办专业竞赛经验交流
10月9日晚,农学院大二、大三学子齐聚深圳校区西区4栋205教室,参加了第二期“光明青禾思政讲坛”。本期讲坛由青禾科技协会主办,主题是学生竞赛活动宣讲,包括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青禾科技协会竞赛部成员主持会场
第一部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经验交流分享
首先,由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王佑琪、吴柯澄同学介绍自己的参赛经历和参赛内容。
王佑琪同学在大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参加了比赛,并且独立撰写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略有遗憾的是,因在比赛文件中无意地透露了个人信息而被判为零分。可正是因为这次参赛,王佑琪同学认识了科研是什么,感受到了竞赛的乐趣,所以他带着好奇进一步探索。在大三,他从实验室研究的方向出发,自己主导又一次参与了生命科学竞赛,和组员们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他总结了六条宝贵的参赛建议:认真阅读比赛文件,了解参赛文件的详细要求;写好综述和实验设计;注重实验的记录,最好达到20篇以上,并注意每一阶段的截止时间;不要透露任何个人及学校信息;决赛的PPT简洁明了,讲好故事,注重仪表。
作为参赛队伍负责人,吴柯澄同学的建议聚焦在“适当”二字,即适当难度的实验难度,适当的创新性等。同时,要选择一个对本科生竞赛与学习关心的导师,并且还要和该导师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多沟通,寻求帮助。吴柯澄同学还强调了担任团队队长需要担负的责任。

王佑琪同学作线上分享

吴柯澄同学作线上分享
随后,王佑琪和吴柯澄同学一一回答了由青禾科技协会竞赛部前期收集和同学们现场提出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的看待比赛结果,两位同学都认同参赛过程大于参赛结果的这一说法,认为在参赛过程中学习到的方法和实验经验等比比赛结果来得更为重要,并且从长远来看,过程中收获的知识比结果对自己的影响更大。
第二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经验分享
农学院硕士生谭萱桐和于欣玄同学,应邀作为主讲嘉宾。
谭萱桐同学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创新训练项目,并且对选课题、选导师、团队协作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在选题方面要注重新颖性、应用性、可行性;在团队协作方面,要安排好每个队员的工作,利用各个人的空余时间完成项目;导师的项目和主持人的答辩水平,对于能否获奖也有比较大的影响。
于欣玄同学主要介绍了自己的参赛经历,从前期准备,到如何解决课题研究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得奖。最后,她还聊了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感受,认为在参赛期间所学习到的实验方法,掌握到文献查阅、图表制作等通用型技巧,对自己接下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很有帮助。

研究生谭萱桐同学作线下分享

研究生于欣玄同学作线上分享
最后,青禾科技协会指导教师陈昊副教授做了讲座小结,感谢作为主讲嘉宾的同学们所作的竞赛项目分享,希望学校本科同学们在搞好专业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专业竞赛,拓展思维,强化实践应用能力,享受竞赛的乐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陈昊老师进行总结

会场一角
(图文作者:郑祺泓、梁新瀚、戴智安 初审:陈昊 审核:谭金芳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