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2022级本科生AI育种团队专业导学与第二期专业实践顺利开展
为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国家现代农业特别是种业的发展,了解AI遗传育种的前沿趋势,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素质,3月27日,学院面向2022级本科生组织了AI育种团队专业导学,并奔赴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第二期专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程月华,院长助理、AI遗传育种团队负责人史俊鹏老师,团委书记陈素玲老师共同组织,2022级本科生共51名同学参加了活动。
首先,史俊鹏老师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为同学们结合实例,介绍了AI遗传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手段,以及团队的建设情况。通过水稻、番茄育种演化等生动的例子,讲解了作物遗传育种主要研究方面:一是作物遗传大数据的构建以及驯化、育种历史的研究,二是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分子育种,三是基因编辑,四是智能育种。

随后,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实践学习。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创新举措,是广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要抓手。承担农业科技孵化和创新平台建设、管理、运营工作,组织开展农业科技资源要素汇聚、交流、交易等,建立科技企业入驻联动平台,开展科技创新、示范引领、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创设等。

同学们在农创中心的种业馆、科技馆了解到了广东省种业的发展历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程月华书记在现场为同学们介绍中大农学院杰出校友丁颖、黄耀祥、卢永根等院士们对推动国家农业发展做出的突出成果,鼓励同学们以先辈为榜样,发奋学习,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做出贡献。是俊鹏老师结合各类水稻种子的实物标本,为同学们讲解了不同品系水稻的主要差异等专业知识。随后,在农创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师生前往国家现代农业创新中心的种源现场,了解广东省蔬菜果树中药等各种类型种植和试验地。






随后,在农创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师生前往国家现代农业创新中心的种源现场,了解广东省特色蔬菜、果树、中药等各种类型种植和试验地。
通过本次研学实践,再次深化了同学们对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和创新技术的理解,深入了解AI育种、种业振兴发展。同学们结合课堂以及讲座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与老师们交流,探讨国家种业的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重点、现代农业的创新技术等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对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综合专业素养。
(初审:陈素玲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