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2021级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顺利结课
按照农学院2021级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我院2021级农学专业24名本科生于7月3-14日参加了《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该课程结合农学专业特色,设置了植物学专题和昆虫学专题,旨在巩固《植物学》、《昆虫学》和《农业生态学》等专业理论课知识,引导同学们提高对华南地区常见植物和昆虫种群的认知水平,培养野外调查和标本制作技能,提升科学综合素养。本次课程实习由我院何春桃副教授和朱冠恒副教授带队,吕乐福老师、彭宇涛老师和多名研究生助教提供了课程的后勤服务,保障了课程的顺利进行。
7月3日,参课师生在医学园2栋-1002教室召开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动员大会。动员会上,教学副院长辛国荣教授、何春桃副教授和朱冠恒副教授分别向同学们强调了《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目的与内容、安全纪律要求、注意事项等。




生物学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在指导老师和研究生助教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前往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大顶岭山林公园、坝光银叶树湿地公园、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七娘山开展了植物学专题实习,包括华南地区常见植物种群的形态学特征、植物分类知识学习,植物标本采集、记录、拍摄和制作等内容。




同学们在野外植物认种




学习植物标本特征和标本制作
同学们在植物学专题实习中,学习了上百科逾两百种植物的形态学和分类特征,熟练掌握了运用诸如枝、叶、花、果特征观察、分类检索表、图片比照等植物分类鉴定方法,并顺利通过了野外植物标本鉴定考试,加深了对植物分类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生物学野外实习植物学专题考试
植物学专题结束当天,在指导老师和研究生助教的带领下,同学们立刻转入了昆虫学专题实习课程。同学们白天在野外采集昆虫,晚上在居住地附近对具有趋光性的夜行性昆虫进行灯光诱捕。同学们通过针插、展翅等方法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标本制作,并运用专业的工具书对它们进行鉴定。





在昆虫学专题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不仅积累了标本制作的相关经验,更对虫类的形态之美有了更细致的感受,也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昆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全员顺利通过了昆虫学鉴定考试。



同学们制作昆虫标本
在这次野外实习课程中,虽然经历了高温酷暑、蚊虫叮咬和高强度野外活动等恶劣条件的挑战,但同学们始终充满热情,发挥团结互助精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野外调查和课程学习。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课程,同学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切身体会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成就感。希望同学们将本次野外实习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延续到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同学们在实习点合影
(供稿:项瑶 初审:何春桃 朱冠恒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