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微调研:我的家乡变了样!
6月上旬,为迎接党的99周岁生日,同时增强同学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农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了“我的家乡变了样”社会调研活动。在学院团总支的协助下,学院每位研究生联系指导1个本科生小组同学,因地制宜,围绕家乡三农建设开展农情调研。全院同学积极参与活动,8个本科生小组以班组或个人名义,共完成17份调研报告和多份摄影作品,经学院5位专业教师和3位学工教师匿名评选,共评选出5份优秀微调研报告和9个优秀摄影作品。

党团建活动通知
微调研活动继续采用一个研究生指导一个本科班小组的方式进行,以加强本硕博联动,帮助本科生学习积累社会调研经验。部分本科生面对临近期末的考试压力,对调研活动开始时有些畏难和抵触情绪。研究生学长及时沟通开导、协调组织,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合理规划。研一的蒋淑娇同学在学院发布活动通知的当晚,即与对接的本科一班二组同学进行沟通,提醒大家要加强沟通、取长补短、相互包容配合。其他研究生同学也积极与自己负责的本科小组沟通,指导他们确定调研报告内容、合理分配任务及时间、高效查找资料等。



研究生同学主动与本科班小组沟通并指导
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应用软件查找、交换资料和信息,加强沟通,高效合作。此外,在按照国家和学校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部分小组同学还在家乡实地调研、采访。本科二班四组的王奥成同学实地考察了家乡所在贵州省雷州县郎德镇的食用菌示范基地、蜜蜂养殖基地等,并采访了当地的菌农和蜂农。本科1班2组的罗相安同学结合小组的调研方案,采访了当地村支书,详细了解了村里的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为小组调研丰富了基础材料。
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对相关地域的三农情况有了较全面了解,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其中,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精准政策支持、加强校农合作、加大科技投入、造血助力脱贫等建议,学院领导老师都深表赞同。直属党支部书记程月华表示,加强校农合作,对于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加快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都具有积极作用,学院将在学生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条件、积极对接、助力脱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给予的厚望和要求。



小组同学实地调研、采访
通过“三农”调研活动,同学们都感到收获颇丰。在优秀调研报告分享过程中,几位同学都表示,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国家农业现状和农业政策的了解,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怀,而且对新农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社会感。同时,他们对团队协作和实干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再少的任务,如果不去做,永远无法完成;而看似繁杂的任务,如果大家齐心协力去做,往往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从左至右依次为二班四组代表张泓、二班二组张天旭、一班二组戴智安


从左至右依次为一班一组陈虹宇、二班一组袁榕蔚
优秀微调研报告小组名单
本科2班4组
杨浩财(组长)、王奥成(副组长)、谢舜仟、张泓、詹然、张杨;王健(指导)
本科2班2组
王晓兰(组长)、张天旭(副组长)、朱雅萌、伍泳琳、叶笑雨、邹建辉、王泓戈;杨爽(指导)
本科1班2组
戴智安(组长)、吴漫莹(副组长)、罗相安、李弈辉、刘菲、王宁、江应平;蒋淑娇(指导)
本科1班1组
陈虹宇(组长)、王博(副组长)、胡乐晨、李雯、戚鑫、杜雨时;杨政乐(指导)
本科2班1组
袁榕蔚;孙嘉伟(指导)
优秀摄影作品


从左至右作品名称依次为:美丽乡村、艺术走进乡村



从左至右作品名称依次为:新产品、新市场、新财源——药山


从左至右作品名称依次为:重回青山绿水的和平村、新憧憬


从左至右作品名称依次为:金色麦田、家乡新貌
(初审:刘兴基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