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院学子倾情参与深圳疫情防控志愿工作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抗疫一线,“志愿红”一直在!协助疫情信息“双核”、大数据电话流调、积极服务群众……自深圳“0131”疫情发生以来,在深圳市疫情防控一线,总能看到中大学子参与其中的醒目“志愿红”。

      2月6日,在收到中山大学校团委发出的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志愿招募消息后,身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农学院学子第一时间积极报名参与疫情防控。2月7日上午,农学院2021级硕士生刘超颖(党员)、刘玉亭(入党积极分子)、赵尚毅(入党积极分子)、李素云(团员)等同学,与由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20余名学生组成的青年学生志愿者队伍,前往玉塘街道办支援社区开展防疫工作。他们在接受工作培训后,井然有序地开始了大数据核查流调工作,与街道防疫工作人员分工协作,配合完成电话核查、录入系统等工作,昼夜奋战与时间赛跑,耐心、细心、负责地奋战在疫情防控大数据排查的“第一线”。

在经过2月7-13日一周时间艰苦的志愿服务,与病毒争分夺秒的工作节奏和时刻备战的工作氛围,锻炼了中大学子们的抗压能力和处理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将自身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收获了自身的心智成长。中大志愿者们青春无悔、义无反顾的志愿行动,得到了玉塘街道办的好评,也彰显了"90后""00后"青年堪当大任的青春光芒。

 

 

下图:刘超颖(前排右一)、刘玉亭(前排右二)、李素云(中排右五)、赵尚毅(后排右四)

志愿者感想:

刘超颖:当看到辅导员老师转发的招募志愿者通知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报名。我们的工作内容是流调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电话核实相关人员的旅居史和健康信息,督促居民及时进行核酸检测,每天实现数据清零。在亲身经历了防疫工作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社区防疫工作人员的辛苦。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让疫情一次次平息,让大家能继续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的活动,结识了一起奋斗的"战友",我们拧成一股绳,用默默坚守和满腔热情,让这场疫情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同时也希望全球疫情早日结束!

刘玉亭:2月6号收到招募流调志愿者的通知后,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一是想要体验志愿者的工作,二是想要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短短一周志愿活动,收获良多、受益终身!首先最直观感受就是抗疫人员的辛苦,一天二十四小时无休待机。街道工作人员常常说:“我们就是在打一场战争,一场对病毒的战争!打仗就是要随时待命,不怕苦累!”我们志愿者就是战士,以电话为武器,收集核查每个人的信息。从前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也会经常接到流调电话,心态上是有些不耐其烦的,然而通过此次的志愿者工作,拥有了角色反转的机会,才感收到前线抗疫人员的不易,才了解到流调电话对于信息收集的重要性!

李素云:能够参加这次志愿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不像咱们祖父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而战。而新冠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全球病毒持久战,需要我们全民抗战。之前疫情发生时都是受他人的保护,现在自己也成为了逆行者的一员,我倍感自豪。虽然没有到前线去,但作为幕后工作人员,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感觉很有意义。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自己得到了精神上的提升、完善,以后也会多多参加志愿服务,不断完善自己、健全人格!

赵尚毅: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玉塘街道疫情防控志愿工作。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感受到了为什么我们国家有信心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首先,党中央总览全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各级党组织坚决听从党中央领导,党员干部亲临一线,24小时随时待命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其次,在疫情防控中讲究科学性,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措施,不搞一刀切。居家隔离、集中隔离、通报外省、移交其他区市,做到因人因地制宜,一人一策,不漏一户一人,实时动态追踪异常人员,与病毒抢时间。最后,每一位“最美逆行者”包括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公务人员、师生志愿者等在疫情面前,迎难而上,默默奉献,与全国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希望早日驱散疫情,人民幸福,祖国繁荣昌盛。

(初审:刘兴基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