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提升“三力”——农学院组织“激情燃五月,青春献祖国” 综合素养知识大赛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五月中旬以来,学院结合《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三门课程学习,开展了综合素养系列学习教育活动。6月2日,为活跃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实效,农学院在深圳校区主办、院学生会承办了“激情燃五月,青春献祖国”综合素养知识大赛,同时设置广州校区线上分会场。农学院程月华书记、胡罡副书记、陈景光院长助理,周潇峰、魏蜜、李晓云等专任教师辅导员和全体本科生参加了比赛。

       本次大赛内容以 《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三门课程知识为主,同时涵盖党建知识、时事政治和专业基础知识等内容,旨在深化“五育并举”,创新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三门课程”以及专业学习实效,培养兼具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大赛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2019级、2020级本科生共有14只队伍42名同学参赛,十余名学生党员干部担任工作人员,共有近60%的同学直接参与了比赛,其余同学与新到岗的袁超磊、孙雨晴、郭俊杰老师一同观摩了比赛。

大赛现场

       大赛开始前,主持人博士生米倩倩、本科生张天旭向同学们讲解了大赛各个环节的比赛规则、评分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希望所有参赛小组共同维护大赛会场的秩序,在大赛中认真思考、沉着应战,赛出水平、享受过程。

       随后,大赛拉开帷幕,进入烧脑的综合素质比拼。在必答题环节,每个小组严谨又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在抢答题环节,比拼的不仅是思维敏捷,还有眼疾手快;最后的选答题环节,因为回答正确的得分和回答错误的扣分分值设置均较高,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每个小组在专注思考答题的同时,还要与其他小组就“答还是不答”的问题进行心理的博弈。兴奋的掌声、惋惜的叹息、舒心的笑声,在紧张的赛场此起彼伏。

 

 

专注思考

 

积极抢答     

       在工作人员统分阶段,学院新到岗的袁超磊副教授、孙雨晴助理教授以及郭俊杰助理教授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专业分享,进一步拓展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强了学习新农科专业的兴趣。

       经过激烈的角逐,此次大赛共产生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2020级本科生夏小语、周云风、姚冬坦同学组成的第七小组一举夺得综合素养知识大赛的一等奖。程月华书记与2019级班主任周潇峰老师共同为获得奖项的小组颁发了奖状、奖品并合影留念。

综合素养知识大赛获奖同学合影

      同时,学院还为在本学期学生全部返校前组织的“青春的光影”摄影比赛、“我和我的家乡”社会调研分享获奖的同学,由胡罡副书记、李晓云老师和陈景光院长助理、魏蜜老师补发了奖状和奖品。

    “青春的光影”摄影比赛到场获奖同学合影

“我和我的家乡”社会调研分享到场的获奖同学合影

        最后,程月华书记做了大赛小结。她首先对精心筹备比赛的专业老师和学术社团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会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对同学们的参赛热情、大赛中展现出的良好知识素养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予以赞扬。她指出,“五育并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三门课程是提升本科生综合素养的的重要内容;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不断积累,打牢基础才能不断提升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在将来厚积薄发,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最后,她希望同学们能弘扬爱党爱国、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精神,努力学习,不负韶华,在兴农强国、振兴乡村的伟大征程中,开启精彩的人生。

程月华书记做大赛小结

       通过大赛,同学们不仅巩固了综合知识,锻炼了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大赛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地议论着比赛题目和赛程安排,表达了对通过大赛形式开展“三门课”综合素养大赛创新形式的惊喜与肯定,希望学院以后能继续多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并表示如果有向中央电视台“诗词大赛”那样的抢答设备就更完美了。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学院将不断探索新颖丰富、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教育形式,激励学子毋忘奋斗、积累赋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光辉篇章!

 

(初审:刘兴基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