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农学院召开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按照学校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要求,农学院于5月31日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了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座谈会,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对新农科行业动态掌握的时效性和准确度,研判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和目标导向,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提升未来就业质量。
会议特别邀请学工部董丽丽副处长、农学院党总支程月华书记做主题报告,农学院党总支胡罡副书记、团委刘兴基副书记和博士生党员王健助理辅导员也做了主题分享,会议由胡罡副书记主持,学生第一、二、三党支部联合承办,2020级硕士生参加了座谈。


就业指导座谈会现场
会议伊始,程月华书记围绕硕士生毕业时读博深造与工作就业的选择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国家新农科高端人才需求以及个人工作经历,做了“个人职业选择”的分享报告。程书记表示,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农科博士生,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学院首先鼓励、支持硕士生同学们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并将继续协调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做好考录和培养等相关政策解读和信息传递,帮助同学们提升自己能力,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学院也会重视、关心有就业意向的同学有序就业。同学们应全面了解行政机关公务员、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涉农高新企业用人要求的不同特点,职业发展的不同路径,以及近期各行业实际用人需求,然后结合个人意愿、特长等因素,做出理性选择,积极求职应聘。程书记分析讲解了政、事、企不同性质单位的用人要求和发展路径,提醒同学们要理性规划、及早储备、提升能力、把握机会,在锻炼中得到成长,顺利进入社会、服务国家。

程月华书记做“个人职业的选择”的主题报告
接着,学校学工部董丽丽副处长从就业工作总体情况、就业形势和202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职业发展指导资源三个方面,做了学校就业工作指导报告,详尽地讲述近年来国内的就业环境与结构、中大毕业生的就业结构特点和未成功就业同学所遇的困难等内容。她表示,目前“就业难”与“招人难”两种现象并存,前者难在部分未就业同学尝试应聘受挫后就消极“躺平”;后者难在很多地市以及基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求贤若渴,但是部分毕业生未能正确研判个人条件与用人市场的对接,报名的同学却很少。导致人力资源匹配的错位现象,有部分原因是同学们求职的眼界不高和主动性不够。她指出,学校始终在尽可能地创造就业的机会,在疫情防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展开线下、线上招聘会,尤其是中大校招等公众号和学校就业网等官网会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建议同学们要密切关注动态、积极主动尝试应聘。只要学校、学院、学生、校友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毕业生就业前景还是积极向好的。

董丽丽副处长作就业工作指导报告
助理辅导员王健针对部分涉农高校2021届就业形势进行了交流分享,对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毕业就业率、行业和地区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为参会同学做职业规划和应聘求职总体供参考。

助理辅导员王健作部分涉农高校就业情况分享
随后,胡罡副书记根据前期实际工作情况,对求职误区以及职业发展资源进行了分享。他表示,高校毕业和成功就业是两大并行的任务,同学们需要协调好毕业与就业的关系。他强调找工作不能盲目任性,“成绩好”不等同于“能找到并做好工作”,对工作岗位应有正确的期待与评估,特别是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优秀突出的简历、充分展示自我的面试技巧等,提前做好学生身份和工作身份的角色转化,顺利开启个人的职业生涯。

胡罡副书记做研究生职业规划建议分享
针对学校和学院现行的升学深造政策,刘兴基老师对农学院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等情况进行介绍和讲解,鼓励同学们用好用足校院两级政策和导师资源,顺利完成升学深造。

刘兴基老师做政策解读
在交流环节,针对深圳校区招聘宣讲活动开展的安排以及高校辅导员招聘信息来源等问题,董丽丽老师表示:学校已联系深圳市政府,不久将开展线下招聘会;辅导员招聘信息大多于2-3月份挂在目标院校官网等,并鼓励抓住各种机会,积极应聘求职。
会议的最后,程书记总结道:这次座谈会是为大家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需求提供引导服务,希望同学们真正地重视自身职业规划,和老师们多做有效沟通,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建设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农学院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问题结合,把党的思想教育融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成才观。近期,学院将按照《农学院学生职业规划发展工作方案》的安排,继续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招聘岗位信息和优质资源,鼓励同学们不忘“知农爱农,强国兴农”的初心,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让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在奋斗中实现青春梦想创造人生价值。
(初审:刘兴基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