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史德海林教授:生物固氮技术——把污染矿山变成绿水青山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5
“在江西省赣州市一块废弃的稀土矿区,曾经寸草不生的受污染土壤如今长出了茂密的树木、竹子,完成了植物演替。让贫瘠的土地化腐朽为神奇的,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瑞士籍教授、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Christian Balthasar Staehelin(奥斯丁·巴特瑟·史德海林)使用的生物固氮技术。
生物固氮,简而言之,就是微生物通过和植物共生的方式,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使植物更易生长。史德海林教授所做的工作,就是找到合适的微生物和植物,解锁它们的“配对”密码。
史德海林教授从事生物固氮研究已有30年。2005年,他和中国夫人谢致平副教授一起,远渡重洋来到中山大学,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思路,打开了我国固氮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同时,他们还把100多份宝贵的根瘤菌种质资源无偿提供给中国,打造了一支土壤修复的微生物+豆科植物“先锋队”,用绿色治理技术让被污染的矿山重回绿水青山。”
(摘自《科技与金融》 2020 年5月刊)
为丰富同学们居家学习生活,了解前沿科技知识,学院特邀请史德海林教授于2020年6月22日上午9:30-11:30做客光明青禾线上讲坛,听他讲述如何与中国结缘,如何进行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将污染矿山变程绿水青山的故事;听姜晓谦、陈宏鑫老师讲述我国农田保护、生态建设的现状、成效和前景,感知我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初审:刘兴基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