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成功举办中山大学相山讲坛(第九期)暨光明新农科•绿色防控与农业生态健康学术交流会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7月15日上午,在中山大学党委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农学院与深圳校区管委会共同承办了中山大学相山讲坛(第九期)暨光明新农科·绿色防控与农业生态健康学术研讨会。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彭友良教授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林启美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农学院绿色防控教研室副主任周潇峰副教授主持。农学院谭金芳院长、辛国荣副院长以及部分专任教师、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开始,谭金芳院长首先介绍了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和农学院的基本情况,包括农学院的历史与成就、师资队伍与教育工作、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进展等。

谭金芳院长介绍农学院基本情况

    接着,彭友良教授结合长期从事的水稻稻瘟病的生态友好型控制研究工作,介绍了他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取得的重要突破。他在题为《An ERAD-related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boosts broad-spectrum disease 2 resistance and yield in rice》的报告中揭示了一个令人激动的发现:一种泛素结合酶可增强水稻的广谱病害抗性和产量,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水稻与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信号通路,发现涉及OsUBC45的ERAD通路可调节植物免疫。OsUBC45与DGS1结合,通过促进泛素化介导ospip2:1和OsGSK3降解,调节植物免疫和水稻产量,这两个蛋白分别是水稻免疫和产量的负调控因子。进一步通过表达OsUBC45发现,水稻产量可提高10%以上。这一发现为水稻育种和病害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彭教授的学术讲座,使参会老师们对世界公认难题水稻稻瘟病的生态友好防治路径和有效措施,加深了认识,拓展了研究视野,对深入研究绿色防控与生态健康领域的难题增添了信心。

      随后,彭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发展情况,同与会老师就学科建设、本科生教育以及招生工作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了两院各自学科发展规划和双方交流合作空间。

彭友良教授做学术交流

      参会领导、老师、研究生们就各自科研工作进展与遇到的问题,同彭友良教授和林启美教授进行了交流研讨。通过本次研讨交流,不仅扩展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而且加深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为今后强化两院教学、科研合作夯实了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后将有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得以推进并实现,共同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方研讨交流

(初审:周潇峰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