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王锁民教授做客“光明农业讲坛”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11月23日上午,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类植物逆境生理与遗传改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草学会草业生物技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王锁民教授,应邀出席“光明农业讲坛-生态农业与环境健康系列讲座”,做了题为“盐生-旱生植物抗逆基因资源在紫花苜蓿种质创制中的利用”的精彩报告,并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农学院辛国荣副院长主持讲座,党委副书记胡罡、生态农业与环境健康教研室老师以及学院部分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辛国荣教授主持会议

       王锁民教授长期从事草类植物逆境生理及生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共20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 Plant Journal;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Annals of Botany和Plant and Soil等刊物发表论文190余篇;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2010年获民勤生态治理优秀个人“科技进步奖”。

 

 王锁民教授作报告

       王锁民教授在报告时指出:目前提高优良牧草抗逆性,是实现我国北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王教授团队发现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中亚荒漠草原上的旱生植物霸王,具有超强抗旱、耐盐、耐高温及耐土壤贫瘠能力,能够在干旱胁迫下利用Na+维持正常生长,为改善干旱区植物的生长开辟了新的前景。此外,王教授团队通过导入ZxNHX1ZxVP1-1等基因,获得了抗旱、耐盐、优质的紫花苜蓿新种质,并在我国北方干旱、盐渍化和贫瘠的边际土地进行推广应用。

       此外,王教授还以“草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主题,传授了其在兰州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他强调:要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专业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生态文明观,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与会人员合影

       王锁民教授精彩的报告,引发了师生们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最后,辛国荣副院长对王锁民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谢意,并表达了加强合作交流的意愿,期待未来的生态农业与环境健康系列讲座能为学院师生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农学院学术研究的发展。

(初稿:曹孟岩  初审:何春桃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