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王少奎、马启彬教授做客我院“逸仙农业讲坛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12月22日下午,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少奎教授和马启彬教授应我院辛国荣教授邀请,做客我院“逸仙农业讲坛”,分别做了题为《水稻高产优质设计育种研究》、《热带亚热带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及推广》的精彩报告,并与学院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辛国荣副院长主持了报告会,3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王少奎教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与遗传育种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专注于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的鉴定、功能研究以及设计育种应用。王老师先后获得校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研究任务,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王教授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她所在团队创建的水稻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文库,并通过多个循序渐进的研究课题,揭示了该文库在解析稻米产量与品质等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的应用潜力。此外作为资深优秀教师,王教授还指出大学教师除了关注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以外,更要关注在课堂传授知识时对学生们的“影响因子”,鼓励学院青年教师像培育良种一样培育学生。 

       马启彬教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大豆分子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育成大豆新品种28个,2023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21年获得第十二届大北农科技二等奖1项。

       马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对大豆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和生物育种的研究,并通过具体的大豆育成品种推广和应用现状实例,揭示了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成果和发展前景。针对与会师生的提问,马教授由浅入深地回答了他对大豆起源与驯化的理解,并结合自身丰富的育种推广经验鼓励学院青年教师在玉米、水稻、高粱等重要作物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关育种工作,推动我国良种资源发展。 

       最后,辛国荣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逸仙农业讲坛”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我院通过邀请相关领域杰出专家做客“逸仙农业讲坛”,不断促进学院与农学前沿领域高水平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并为学院师生提供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展现了农学院在新农科建设中的不断探索和积极努力。

(初稿:王梓杰  初审:史俊鹏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