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讲坛: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阐释玉米起源之谜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3月21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严建兵教授应邀做客中山大学“相山论坛”,在农学院讲学室做了“玉米起源之谜”的学术报告。严教授从玉米起源进化的“世纪之争”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界对玉米起源问题的认识过程,并介绍了他所在团队最新提出的“双祖先”玉米起源模型,强调了 “技术进步和学科交叉推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中心主题,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报告会由肖仕院长主持,座无虚席。

严建兵教授与农学院领导、老师合影

    “为什么仅有极少数植物被驯化成了作物”?“玉米为什么是最成功的作物”?报告伊始,严教授以一组问答切入,引出玉米三成分起源假说、单成分起源假说的科学研究历程。最近,严教授团队在对包括人类已发现最古老的玉米N16化石样本在内的多个玉米化石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后,结合已有研究数据建立起了新的玉米起源模型,证明了小颖大刍草亚种和墨西哥高原大刍草亚种为现代玉米的祖先,修正了玉米单一起源于小颖大刍草亚种的假说。该研究为理解人为机制对作物驯化起源的影响提供了良好范例,并为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严建兵教授做“玉米起源之谜”的报告

 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   

       严建兵教授在报告中强调:“目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但是科学要进步,一定离不开国际合作。为此,我也鼓励和支持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破除障壁,与各国科研同行交流互鉴,协同攻克重大科学问题。”

       中山大学农学院将继续聚焦新农科前沿领域,广泛邀请专家学者与学院师生交流,不断培养具有突出创新能力、优良综合素养和广阔国际视野的现代农业交叉学科拔尖人才,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突出的重大前沿科技瓶颈和“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

 

(初稿:王梓杰  初审:史俊鹏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