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中传承,在交流中收获
——农学院首期学生学习交流会顺利举办
10月19日晚上,农学院团支部与学生会联合组织了第一期学生学术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旨在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尽快建立大学阶段学习目标和学业规划;同时增进本、硕、博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助,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交流会由农学院学生会主席、博士生王健主持,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交流。
王健主席首先做了热情而简短的开场致辞,他表示大一新生应牢牢把握本科学习平台,珍惜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不断提升自我,在各方面均衡发展。

随后,各位硕士生分享了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关于学业方面,杨政乐、何嘉帆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梳理,强调在大学期间应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和平台,而又不要拘泥于此,要拓宽自己的视野,主动寻求更多的机会。他们帮助本科同学们认识到了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对于保研、对外交流、出国深造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努力与尝试,才能有一番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关于大学生活方面,孙嘉伟、马莹谈及大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制定排列满满的每日计划表,进入多所高校夏令营学习,加入各色社团活动提升自身能力,参加考验毅力的“百里毅行”,获得多种资格证书。他们的这些经历,丰富了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多样性的了解,同时农学专业涉及的知识和学习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充实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关于人际沟通交流方面,杨爽、蒋淑娇就如何与舍友相处、怎样平衡学习与兼职,给出了精彩回答。与同学之间的相处,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地对待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同学。无论是与舍友相处,还是结识其他朋友,都需要待人真诚,懂得换位思考,用心理解对方。对于大学阶段的学习和课外兼职,要懂得如何平衡与取舍。大学时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阶段,大家应以学业为主,其余为辅。大学阶段学有余力时可以考虑兼职,不建议因小失大。兼职是一个提早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但在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敢于发声。这些建议让同学们有了更大的信心来度过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在交流会最后,同学们针对当前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进行提问,高等数学、大学化学、英语四六级都是目前让大一学生们为之头疼的事情。学术部部长、博士生吴勉之等研究生给出了细致的解答,并表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整个大学阶段开始显露其重要性,学生不能仅满足于课堂教学、书本内容,更要注重平时积累,课前尽可能预习,课后主动查找更多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关于英语四六级,研究生解释了英语四六级分数的构成、题型种类,给出了应对四六级考试的建议,并希望同学们要平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日积月累,加强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他们强调,英语四六级不应只停留在机械地刷题阶段,而应是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水到渠成的测试。在同学们的阵阵好评声中,本次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本科生叶笑雨评价此次研讨会:“或许大家在高中曾经想象过自己的大学,应该是新鲜与欢乐交融的新生活,是突破了高三的魔咒,该重新拥有自由的解放。大部分人厌倦了书本,厌烦了公式,希望的是日漫式轻松校园,可这绝对不是大学生活该有的。尽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大多数人感受到的是疑惑,是不解,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满。但这场研讨会,让我们能够更加了解、热爱农学,了解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我想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分享交流,畅谈体会。感谢本次农学院硕博生的精彩分享,使得本科生们可以更加深刻感召农业使命,在中大的沃土上,不负韶华,为建设新农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