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李芳柏研究员: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理论、技术与应用
11月4日晚上,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李芳柏研究员应邀做客“光明农业讲坛”,做了以“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理论、技术与应用”为题的学术报告。本期讲座由谭金芳院长主持,学院2019级、2020级本科生及部分教师参加了讲座。

谭金芳院长主持讲座
李芳柏研究员首先解释了土壤污染及农用地土壤污染的准确定义,介绍了我国南方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稻米镉砷污染严重,超标粮食流向餐桌,极大地危及人体健康。实现大面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卡脖子难题,是阐明土壤-水稻体系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定向调控。针对界面复杂、机制不清,镉砷难以同步阻控,空间变异大、难以精准化这三大技术难点,他指出其中的三个重要科学问题是:关键过程与主控机制,水稻全生育期重金属迁移转化动力学机制,以及多重要素影响机制并预测预警。
随后,李老师详细介绍了其创建的“四多”过程调控的技术原理体系,解析了土壤-水稻系统镉迁移转化关键过程,介绍了稻田砷氧化还原及甲基化转化模型,详细阐明了其提出的土壤-水稻体系三重阻控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及精准化应用,最终实现韶关国家先行区万亩治理工程示范,以及多个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最后,李老师以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为例,鼓励同学们加强对农学专业的认可和自豪感,在农学的领域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李芳柏研究员作精彩报告
师生们对李老师的报告产生的极大兴趣,围绕“秸秆重金属处理”、“铁基生物炭钝化重金属”、“微生物功能菌应用”等问题与李老师进行了互动讨论。李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做了详尽生动的解答。

与会师生全神贯注聆听报告
交流环节结束后,谭院长做了小结。他认为大科学家就是要急国家所急,服务国家和民众。他盛赞李老师围绕国家及民生的重大粮食安全卡脖子问题,进行了数十年的艰苦科研攻关,最终实现理论-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造福人民。他鼓励同学们以李老师为榜样,学习其科学家精神,在农学专业中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不负韶华,努力拼搏。
编辑:姜晓谦
初审:李琳
复审:谭金芳
审核发布: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