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合作,协同发展 ——农学院赴中法核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交流
11月4日,学院直属党支部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部分青年教师一行10人,赴位于珠海校区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和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交流,以进一步充实完善学院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借助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帮助青年教师拓展科研视野,以科学问题和现实需求为导向,探讨开展新农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王为院长、徐瑶书记、马显锋副院长,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许粤副书记、惠凤鸣副院长,王天星院长助理、黄旭院长助理,分别与各自学院的部分骨干教师热情地接待了农学院一行,并进行了坦诚研讨,达成了积极的合作意向。
在两个学院,程月华书记分别感谢两个学院领导对农学院复办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介绍了农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复办现状,特别是“十四五”规划的设想,期待通过借助此行,加深跨学科老师们的交流,推进合作,互补互助,协同发展。谭金芳院长、辛国荣副院长、胡建主任等分别就农业领域的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以及各自科研工作与核技术、测绘技术产生的交叉应用问题进行了咨询、探讨。
在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王为院长表达了积极探讨核技术在农学领域开展应用研究的构想,刘洋副教授等专家介绍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十年发展历程,特别是所开展的重点研究及成果进展,以及人才培养特色。在初步了解了各自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后,双方进行了开展交叉研究的探讨。交流的内容包括光敏核探测与探测器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核环境辐射监测和应急方案与农业环境监测,核辐照在灭菌和食品安全、诱变育种领域的应用前景,核技术在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土壤改良和害虫生防的结合利用等。两个学院的学者们为可以在多个方向开展交叉研究探讨表示欣喜,期待共同促进核技术应用和农业发展。

交流会场

参会人员
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许粤副书记、惠凤鸣副院长、王天星院长助理等分别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科研规划的重点工作,特别是特色应用领域与先进测绘技术。随后,双方就先进测绘技术在智慧农业等新农科领域应用推广的可能性合作方向,进行了广泛交流。谭金芳院长等提出了与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合作,发射“中大一号”农业卫星,利用测绘遥感大数据,监测全国粮食主产区水分、养分、逆境,以及预测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等的愿景;合作探讨应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开展农业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警、农作物精细分类、广东“冬闲田“的生态估产,琪澳岛红树林采样和后续研究的合作等;为农学院学生开设遥感、测绘类科普讲座、公选课,帮助培养复合型新农科人才。测绘学院科学与技术的领导、老师们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将大力配合、共同推进。

专家交流

会场
与两个学院交流会结束后,大家在辛国荣副院长的带领下,到作为科教实习基地之一的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进行了植物种类实地考察。在湿地公园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引领下,大家就科教实习合作做了进一步的交流。

实地参观

合影
[延展阅读]
淇澳岛位于珠海市北部,珠江口西侧。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是集生态、科普、游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灌木丛林、茅草和松林等,林木覆盖率达90%。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时,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此外,在红树林生长旺盛的另一种植物是老鼠簕。它是红树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泌盐的特性,分泌出的盐粒在绿叶上肉眼可见,对盐碱的耐性强,可种植于滨海地带。老鼠簕还具备药用价值,有凉血清热、散痰积、抗癌等功效。
(初审:刘兴基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