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振兴乡村 —— 农学院直属党支部赴梅州市五华县寻访调研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新时期乡村振兴,同时加快推进学院科教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为学院“十四五”开局之年打好基础,新年伊始,农学院直属党支部启动了“重走抗战西迁路,合力振兴新乡村”活动。1月25-26日,学院直属党支部组织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赴梅州市五华县,探访抗战西迁办学旧址,丰富完善学院院史,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商洽科教合作,助力地方发展。

 

拜谒红色旧址  强化家国情怀

 

       1月25日下午,学院一行在五华县赖俊香副县长等当地有关领导的陪同下,首先探访了位于五华县岐岭镇荣福村的农学院抗战西迁时的办学旧址——新苏屋旧址和涂屋旧址。 五华县已经将这里建成了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重点加以保护;通过开展传统教育,文旅、农旅融合,广泛加以宣传。 

       抗日战争期间,为保全华南乃至国家文脉,中山大学先后转徙云南澄江,广东坪石、梅县等地,颠沛流离,烽火逆行,坚持办学,弦歌不辍。其中,新苏屋和涂屋正是1945年农学院师生在五华县岐岭镇的办学点和居住地。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农学院在候过院长的带领下,100多位师生抗战不忘读书,在两地简陋的民宅中坚持办学一年左右。当时的任课老师黄枯桐、黄仲文教授等,因陋就简,用墙壁、木板等简易的黑板讲课,冒着日军的轰炸,坚持为国家培养农学人才。

       望着简陋的校舍和墙壁上依稀可见的字迹,学院到访者对先贤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淳朴村民当年对学院的接纳帮助,以及当地政府对旧址的精心保护,不由得肃然起敬。

 

参观新苏屋旧址

 

学院一行人与当地领导在新苏屋旧址前合影

 

       学院一行走访了现年87岁、目睹了农学院当年办学的涂振辉老人。老人身体硬朗、思路清晰,充满感情地回忆起中山大学农学院在荣福村涂屋办学的情形。那期间,老师和同学们都团结起来克服困难,按时认真上课,尽量减少当地群众的负担。老人当时和小伙伴经常到课室外透过窗子看师生们上课,任教的几位老师都很友善,经常会把做好的食物分给好奇观望的孩子们。

 

学院一行人与涂振辉老人(右三)交流

 

与涂振辉老人在涂屋旧址前合影

 

       随后,学院一行人到涂振辉老人家慰问、交流。老人家庭生活富裕,子女各有所成。经历了新旧社会对比,老人由衷地感叹: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我拥护共产党、感谢国家,希望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谭金芳院长邀请老人在子女的帮助下,通过回忆帮助农学院记录、完善这段珍贵的抗战办学史,让农学院的红色办学基因得到更好地传承。程月华书记向老人及其家人表达了由衷感谢和新春祝福,并代表学院送上了慰问金。

 

学院一行到涂振辉老人家中慰问

 

       在荣福村委会座谈时,大家认真了解了村里的自然条件、作物种植结构和生长、销售情况。当了解到村里主要果树柑橘的病害较为严重时,参加调研、从事植物病害防治的周潇峰副教授随即在村委会孔伟星书记的引领下,去柑橘果园采取了病株样本,带回学校进一步研究防治措施。

       离开荣福村后,学院一行参观了同在五华县岐岭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国中将曾国华故居。大家通过参观,了解曾国华将军既坎坷又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战斗一生,感悟革命先辈为了中华民族谋独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凝聚破难攻坚、奋勇争先,推动学院复办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观曾国华将军故居

 

调研地方发展  寻求合作回馈

 

       26日上午,学院一行人在县委书记吴晖、副县长赖俊香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足球小镇、奥体中心、中英文实验学校等,了解五华县作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的历史,感受当地厚重的足球文化和优质的中小学特色教育。通过参观、交流,五华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创建文明城市等务实之举和显著成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吴晖书记(右一)介绍五华县的足球文化

 

在五华县奥体中心合影

 

中英文实验学校

 

       下午,学院一行人实地调研了汉光超顺农旅园、五华茶博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等,通过与相关负责人员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在汉光超顺农旅园调研交流

 

参观五华茶博汇

 

调研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

 

       通过一天多的参观调研,学院一行不仅与县委书记吴晖,县委副书记、县长朱少辉,副县长赖俊香等当地领导做了深入交流,还与五华县自然资源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体局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赖俊香副县长介绍了五华县对农学院旧址作为华南历史教育研学基地的建设保护情况,以及据此开展的宣传教育和红色文旅等活动。学院程月华书记介绍了农学院办学的历史脉络和复办以来的建设情况,以及农学院旧址对于学院师生开展院史学习、传统教育、劳动教育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谭金芳院长感谢五华县为农学院旧址修缮保护等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希望五华县以旧址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农产品深加工产值,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深化校地合作发展,共同把研学基地项目打造成惠民福祉工程。会上,辛国荣副院长、陈景光副教授、王进副教授、周潇峰副教授分别就在各自研究领域可能开展的交流合作谈了初步设想。

 

开展座谈交流

 

       经过一天半的走访座谈,双方初步达成了合作共识。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修缮、建设办学旧址,开展革命传统和劳动教育,推动农旅、文旅融合的创新开发;学院支持五华党校开展干部培训、加强中大招生宣传工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开展科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配合做好当地农作物生产规划、病虫害防治和加工销售等工作。学院将视学校与梅州市的总体战略合作要求,分期加快推进,切实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初审:刘兴基  审核:谭金芳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