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成栋梁,笃行不忘家国情”——邰忠智副校长为农学院师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5月10日下午,邰忠智副校长在广州校区东校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以“德才兼备成栋梁,笃行不忘家国情——谈对学校“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为主题,为我院师生讲授思政第一课。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程月华主持了课程,学院师生近150人参加听课,并与邰校长进行了互动交流。

邰忠智副校长首先按照“中山手创”、“人民中大”、“勇立潮头”、“奋进一流”四个历史阶段,以学校重大转折为脉络,博引领袖人物和英雄校友的感人事迹,概括了学校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大人“为人民办教育”、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历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引风气之先”、“开创世纪之路”,“为社会福、为邦家光”,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以及近年来高端人才倍增、科研高度活跃、密切服务国家战略,用百年时间完成大学几百年的使命变迁。
随后,邰校长从孙中山先生为中大学子题写的毕业训词和校训谈起,对照中外大学的育人理念和中大历任校长相继传承又与时俱进的育人思想,解读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厚底蕴、丰富内涵和内在关联,以及面向新时代的重要导向作用。邰校长指出,“德才兼备”是根本,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领袖气质”是核心,体现中大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超越自我的精英意识和宽广胸怀的包容意识;“家国情怀”是追求,要求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感恩母校、社会、国家和民族,进而为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心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邰校长最后围绕 “身处新时代,中大人应该怎么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发展趋势,向同学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邰校长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青年和新农科学子,同学们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和勇气,追求卓越的品质、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脚踏实地、抓铁有痕攻坚精神;主动提升格局,发挥好综合性大学的学习优势,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负韶华,努力做到成人、成才、成器,切实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课程结束后,邰校长与学院师生亲切互动交流,详尽地回答了师生们关切的关于学校总体布局、学院学科发展,以及迁驻深圳校区的有关问题。邰校长勉励学院师生要携手努力、克服办学过渡期的暂时困难,创新发展、砥砺前行,在将来为现代农业做出更大贡献。










(初审:刘兴基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