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院师生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继承先贤遗志 维护粮食安全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2021年5月22日,堪称“黑色的星期六”,共和国痛失两院士,举国悲痛。

      农学院师生惊悉袁隆平院士仙逝,在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时,纷纷在线上表达自己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哀思、无比敬仰,以及学农爱农、兴农强国的坚定志向——  

谭金芳院长:

      沉痛悼念袁公惊骇逝世!农业宗师,稻米泰斗;世人楷模,永远颂仰!

辛国荣副院长:

      袁隆平院士仙逝是中国农业界乃至世界农业界的巨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朴素的人生追求:“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激励后人继续奋发图强。他的代表作-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

程月华书记:

    袁隆平院士博大的心胸就像辽阔的黑土地,以祖国的召唤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殚心竭虑地操持十四亿中国人的饭碗,并为全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不朽的贡献。先生以终生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实践,在中华大地上树立了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碑。新农科人唯有继承奋斗,共圆先生梦想,告慰先生英灵!

党政办主任胡罡: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这份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中华民族现在与未来的事业中,袁隆平先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粮食英雄”。继承他所留下的结束饥饿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农学人责无旁贷!

苏诗豪副教授:

      至今也记得安江农校的那片水田,谢谢您带来了满世界的稻香。

教务员李琳老师:

      袁隆平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家境优越,但他厚植爱国热情、家国情怀,以国家所需为专业,深耕人类福祉。袁隆平老一代科学家这种“无问西东”的正确“三观”,最值得年轻人在纷繁复杂的成长阶段深入思考、传承发扬。 

胡建教授:

      “饥荒时代的时候,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 袁老朴实的话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伤痛,砥砺前行。

徐晨阳助理教授:

      袁老辛苦一生,亿亩荒滩变良田,农学人精神薪火相传!如果天堂有模样,一定满是稻花香,愿天下再无饥饿!

史俊鹏副教授:

      五年前在国家会议中心,聆听八十六岁的袁老作水稻杂交育种报告的场景就像发生在昨天。曾有幸与隆平集团就玉米杂交育种和品种选育的科研项目,向着解析杂种优势、用杂种优势端稳自己饭碗的共同目标合作过、奋斗过。今天,我辈把您记在心里,定会继续努力!

周潇峰副教授:

      用一粒稻米撬起一个国家,用一生追求诠释国之大器。

孙宇飞副教授:

      吾辈当以袁老为楷模,身在田间,心怀天下。

陈宏鑫助理教授:

      国家的骄傲,人民的英雄,农学工作者的榜样,愿您一路走好。

 陈景光副教授: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袁隆平先生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这件事足够伟大,也足够艰难。我们将继承其遗志,继续奋斗,用一生坚守,一生钻研,“让更多人吃饱饭”。

魏蜜助理教授:

      万年稻香,稻香万年,永远的神农氏,永远的袁隆平!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何春桃副教授:

      袁老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一定努力成为一颗好种子,扎根田间,耕耘未来。

梁栋助理教授:

      中国人能吃饱饭,要感谢“两平”,即邓小平和袁隆平。袁先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发明了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必将永垂青史,永远为后世铭记。

邱芸辉老师:

      袁老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姜晓谦副教授:

      国士无双,功德无量,激励我辈继承袁老事业,为粮食安全而战。

柳淑蓉副教授:

      大学的时候,初次听到袁老的名字,他就像一座灯塔,为我们所有农校学子鼓舞了士气、指明了方向。袁老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颗种子如何改变了一个世界”。愿您一路走好,天堂满是稻花香!

白珊珊博士后:

      您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伟大的袁老先生,崇高的家国情怀,不懈的精神追求。致敬缅怀,吾辈当砥砺前行!

汪雷助理教授:

      袁老的一生就是科研人的楷模:年轻的时候,在艰难的环境中开展科研,敢于挑战世界难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矢志不渝,一生只做一件事;功成名就之后,淡泊名利,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巨星陨落的时候,一定会有群星升起,继续照亮天空。

党政办副主任张晓艳:

      袁老一生浸在稻田里,功勋写在大地上。“饭碗要牢牢的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我辈定将谨记于心,笃之于行!

团委书记陈素玲:

      袁老曾勉励青年,“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现在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给我们留下创新与奋斗的“种子”,吾辈定将不负袁老嘱托,不断拼搏努力,开拓前进。

2019级博士生王健

      袁爷爷,向您致敬,一路走好!我们要担当起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掌握到自己的手上。您的精神永在!

2020级博士生王子尧

      从杂交稻到海水稻,袁老一辈子都在为国民能够吃得饱而不断探索努力,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试验田。袁老的离开,举国悲痛,您的恩情,我们没齿难忘。作为新一代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弘扬袁隆平院士的精神,为国家农业安全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而努力奋斗。

2020级博士生曾凯:

      袁隆平院士为了我国乃至世界人民能吃饱而奋斗终身,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从而使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活出了底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20级硕士生梁文星:

      记忆中袁隆平爷爷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用大脑和双手研发杂交水稻填饱了数以亿计人的肚子,心中充满了敬意。

 2019级本科生谢安晟:

      一株水稻,造福世人。巨星陨落,群星并起。

      禾下乘凉,稻遍全球。未圆之梦,我们接棒。

2019级本科生张天旭:

      来时草木萧,荒兽食饿殍。

      去留谷粮丰,满穗鸣稻涛。

      楚庭陂沼盈,湘江洪波淼。

      何时一锄荷,重与论籼稻。

2019级本科生翟悦:

      金秋十月,麦浪汹涌,足食仗倚杂交水稻;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食者当忆袁公辛劳。

2019级本科生王奥成:

      国士无双,先生千古。袁老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心中的“两个梦想”还在等着我们去实现。作为新一代农学人,我们必当继传薪火,一往无前。

2020级本科生陈熙炜:

      巨星陨落,举国同悲。斯人已逝,壮志未酬。我们新农科学子要继承袁老遗志,深耕不辍,努力守好中国人的饭碗。

2020级本科生葛一菲:

      从“三系法”到超级杂交水稻,是您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袁爷爷,一路走好!中国粮食的未来,有我们“新农人”!

2020级本科生朱俊安:

      总有的人太伟大,以至于我们都忘了他们也会生老病逝。今饱食者应紧握饭碗,常忆袁公。                

2020级本科生鲁子毓

      无双国士今仙去,寿过耄耋叹早殇。禾下再无袁杖乡,唯有稻香留心田。悲天落雨似泣泪,孟夏如秋十月凉。 

2020级本科生鲍逸天:

      袁老先生一生荣誉无数,但他仍能俯下身子,在泥泞的土地中研究水稻。袁老淡泊名利、矢志不渝的精神令人敬佩。

2020级本科生李佰建

      神农归位辞九州,山河恸震泣苍穹!  

2020级本科生臧一介

      金庸去世了,可有的人不看小说;吴孟达去世了,可有的人不看电影。但是我知道,再没有娱乐的人,也要吃饭;先生千古!      

2020级本科生宋靖宇:

    我一直把袁爷爷当做学习的最高榜样,他对土地的热爱令我敬佩。袁爷爷一路走好!

                                                                                                                                                                                                           初审:陈素玲    复审:谭金芳   审定: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