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党委专题学习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
9月29日,农学院党委召开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专题学习会,结合学院工作和“三农”实践,交流学习体会,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学以致用,指导推动工作。学院党委委员、党支部委员和师生党员代表二十余人,在深圳校区和广州校区的会场,并结合个人在线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程月华书记主持。

广州校区南校园会场

深圳校区会场

现场与线上结合的会场
会议开始时,程月华书记首先强调了学院党委组织学习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这部文献的出版,是“三农”领域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文献系统梳理和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作为涉农高校的一员,要乘势而上,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的理论精髓,不断强化做好“三农”工作的思想武装,不负立德树人、兴农强国的根本使命。
接着,谭金芳院长做了中心发言,结合亲身经历畅谈了学习感悟与工作体会。谭院长从“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内涵”和“近十年农业科技标志性成就”两个方面,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多方关怀和殷切嘱托,鼓励大家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谭金芳院长发言
随后,各党支部的师生代表结合前期支部集中学习情况,聚焦“三农”问题,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及乡村振兴等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教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陈昊副教授结合参与云南凤庆定点帮扶、洱海科技小院建设、学位认定与人才培养、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等实践,分享了学习体会。他表示,通过学习与实践,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涉农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为自己在国家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征途上贡献的光和热感到骄傲与自豪。党支部委员张晓艳老师结合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高州采样的经历,表示:在我国农业发展距离全面实现现代化仍有很大差距的今天,高校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走向农业、走进农村、走近农民,“零距离”地接触农业生产实际,努力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和需求。

陈昊老师(左一)、张晓艳老师(右一)发言
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姜晓谦副教授结合我院科研团队发展方向与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中重要论述的契合,表达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增强了与学院师生一道继续为“三农”工作努力奋斗的信心。

姜晓谦老师(右三)发言
学生第一党支部委员、本科生王宁同学结合同学们参与的南亚所专业实习、“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等活动,介绍了本支部同学的心得与收获。她表示,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实验室,设身处地地了解到我们国家目前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的情况,让我们看到国家和农民对农业进步的渴求,这比仅停留在线上的学习更能激起我们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和勇气。党支部书记、博士生林立文同学结合暑期参加国家土壤普查工作与自身生活经历,认为尽管如今农民收入较之前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现代农业装备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三农”工作也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但种地依然是最辛苦的工作。老百姓潜意识里具有对土地和粮食最朴素的情怀,也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更加需要尊农、爱农和护农。

林立文同学与王宁同学(左起)发言
学生第二党支部委员、硕士生范舒婷同学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经历,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她表示,“三农”事业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沃土,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学子施展才华、服务人民的广阔舞台。作为农科学子的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怀“农为邦本”初心、担“强农兴农”使命,扎根大地学知识、深入基层练本领、耕读实践长才干,做现代农业践行者。

范舒婷同学(中)发言
学生第三党支部委员、博士生曾凯同学结合“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句话,阐释了乡村振兴过程中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并以梅州市五华县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机械化生产、土壤改良、品种选择、农林渔产业融合等实例,说明了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指导作用,以及科技发展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保障作用。

曾凯同学(右)发言
辛国荣副院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三农”工作和丰收节前夕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的慰问,充分体会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从种业振兴、病虫害防治、土壤治理、循环农业、粮食安全等方面,强调了我院复办以来的责任与担当,鼓励广大师生为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继续贡献力量。

辛国荣副院长(右二)发言
最后,程月华书记做总结发言。她强调,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是立足教书育人岗位,践行学校“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倾心尽职地为国家培养富有“一懂两爱”情怀的新农科英才,使我们的学生将来真正成为“三农”战线的生力军。二是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实用技术推广。把解决地方重大需求和卡脖子技术与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帮助引育新品种、提高耕地质量、推广智能管理和绿色防控技术、保障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带领同学们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三是热心科技培训、社会调研和“三农”服务,积极参与并推动农村科技人员培训、新技术新产品传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新农科师生的智慧和力量。

程月华书记(左)发言
图文:林立文、王宁等
初审:陈素玲
审核:胡罡
审定: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