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与丰农公司共赴宜章县开展科技助农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早春二月,潇湘大地生机盎然。2月24-25日,农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邀请校友企业丰农控股公司,共赴抗战办学老区湖南省宜章县开展农情调研与科技服务,商洽生产托管与共建科教合作示范基地等事项。

       下乡助农活动由农学院党委书记程月华组织并带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研室副主任、栗源镇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周潇峰副教授,智慧农业教研室副教授周望、蔡高潮;丰农控股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原党委副书记、西南大学教授邓烈,技术经理徐宗模、郴州区域业务经理朱飞等一行七人参加,得到了宜章县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家的热情接待。

       宜章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侯志武,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尧红华等领导,介绍了宜章县“三农”工作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一橙两茶”产业(脐橙、茶叶、茶油)的喜人成效与面临的问题,欢迎农学院与丰农专家一行前来助农调研与科技服务。随后,学院与丰农一行在宜章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欧阳绍先,栗源镇党委书记廖增兵、镇长黄小勇,浆水乡党委书记黄婵、乡长万新等领导的陪同下,走访调研了栗源镇和浆水乡,并在脐橙果园实地进行了技术指导。

栗源镇:走访红色旧址,调研农业生产

       24日,学院与丰农一行首先走访了学院抗战办学点、第四任院长丁颖院士办公楼,以及宜章年关暴动策划地、原115师代师长陈关将军故居等红色旧址;听取了当地领导介绍相关史料,以及旧址等红色资源修复、活化的总体规划和进展。 

学院与丰农一行在抗战办学旧址(上图)、丁颖院长故居(中图)和田间交流(下图)

        随后,学院与丰农一行与当地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

       欧阳绍先副书记、副局长着重介绍了宜章县近两年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政府部门推出的打造品牌、注重特色、提升品质、“三产”融合、科技服务、市场开发等“六大强农”措施,强化技术签约服务、专业人才引进,技术工人短期培训等政策,以及目前生产技术、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依然凸显的短板。

       黄小勇镇长介绍了栗源镇近两年的农业生产情况:由于早期中山大学农学院办学的大力推动,栗源镇到上世纪末以前,一直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粮食、果业、烤烟、养殖等产业结构相对均衡合理。近些年,随着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和消除开矿对生态植被的影响,镇里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由开矿转型从事果树种植的果园经营者不懂种植技术、管理不精细、市场渠道不通畅等难题,迫切希望专家们给出具体指导和可行建议。

      学院与丰农专家们针对栗源镇的生产实际,坦诚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扶持作用,帮助种植大户优化品种、丰富结构、打造品牌、强化技术培训、优化管理机制;同时以中大农学院等红色资源活化与油菜观赏等农旅资源利用为基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三产”融合,促进“三农”发展。

栗源镇座谈交流

浆水乡:走访种植大户,交流生产管理

       25日,学院与丰农一行在橙鑫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黄安林、沃鑫种植合作社总经理黄开化、丰都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廖军武等的陪同下,进行了果园走访和负责人座谈交流。

       大家在三个公司的果园,分别察看了脐橙等果树长势,剪枝、嫁接等管理,无人机施药操作,水肥一体化系统布设等,针对管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公司负责人分别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共同座谈。

 

专家们在果园调研果树长势与管理

       座谈中,万新乡长介绍了浆水乡2016年以来,以开矿为主要产业转型为承包荒山,种植脐橙、珍珠柚等果园经营,种植面积均在1000-2000多亩。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种植大户缺乏农业经营经验与技术指导,生产工人季节性强且日趋老龄化。为此,果树种植大户非常焦虑,希望探讨技术托管、技术培训等路径。

       学院与丰农一行对种植大户斥资投身家乡“果盘子”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表示赞赏,提出了从短平快的工业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长期稳定的农业经营观念;从线上线下结合的技术培训、技术托管、产学研合作等路径,尽快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从政府部门引导服务、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果园规范标准化生产等措施,促进果品质量的提高、品牌的打造和市场的拓展。

浆水乡座谈交流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决定以中大农学院宜章乡村振兴工作站为依托,乡镇及农业公司、学院、丰农三方尽快商讨产学研暨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方案,以及果园技术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力争在共识的基础上凝成合力,共同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推动乡村产业与人才振兴。

 

(初审:刘兴基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