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筑梦,以动育才——农学院新学期劳动教育第一课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为了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农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运用、提升创新能力,2月26日下午,农学院新学期劳动教育第一课在利亚湾智慧农创园基地开讲。青年教师兼职班主任徐晨阳和辅导员谢若瀚两位助理教授带队,2020级全体本科生共54人参加。

智慧农业,筑梦田园

       新农科的特点是高度融合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既是自身知识体系完备的独立学科,也是多学科集成的学科群。为了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在田间切身体验当前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应用,本次劳动教育第一部分是智慧农业技术现场教学。

       徐晨阳老师首先介绍了智慧农业技术进展,随后结合现场设备,详细讲解了田间自动小型气象站、智能管式墒情监测仪和水肥一体智能系统接收检测系统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路径,现场展示了运行效果,并组织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

       田间自动小型气象站对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以及可以实现对作物苗情动态展示,自动识别出当前图片中的冠层覆盖度以便于苗情监测。

       智能管式墒情监测仪可以精确测量各土层参数,该检测仪与终端组成的墒情监测系统可以对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墒情分析。

       水肥一体智能系统接收检测系统的实时信号,智能判断作物和土壤的实时情况,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规律来施肥,精准调控。

 

图1&2 徐老师介绍小型气象站

图3 讲解水肥一体化仪器

     

       通过本次现场学习,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智慧农业的魅力,加深了对于未来农业的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的认识,也对投身推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增强了信心。

“沾些泥土”,以动育才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教诲:“青年在奋发向上的同时,脚下也要‘沾些泥土’”。本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第二部分,是对智慧农创园的场地清理劳动。“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结合责任区平面图,重点对区域内田垄、田埂的杂草和石块进行清除,对科研和农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进行分组收集和处理,为下一阶段农业实验和劳动教育进行场地准备。

       场地准备事情虽小,但“小”劳动连接“大”未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劳动教育实践,每一位同学都进一步做到了用脚步丈量世界,切实体会到以劳动的汗水浇灌梦想的含义。望着清理干净、充满生机的农田,大家不禁充满劳动的获得感。

 

图4&5 同学们清理杂草

       至此,农学院“以劳筑梦,以动育才”劳动教育第一课顺利结束。归途中,师生交流着专业实践的体会和下步实践设想。沐浴着春光,脚踏着大地,大家对现代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

 

(初审:刘兴基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