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顺利举办“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 国际暑期学校
为提升智慧农业国际化、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激发青年学生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智慧农业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扎实落实好科教融汇有关工作,我院于7月14日-17日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等5家单位举办了以“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为主题的第二期国际暑期学校。
本次暑期学校邀请了来自瑞典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的11位专家学者讲授前沿学术知识和技术,48名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子、我院党政领导和在校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暑期学校。
AI耘梦,热烈开幕
7月14日晚,暑期学校正式开幕。开幕式由我院郑凌伶副院长主持,杨德胜书记、郑凌伶副院长、10个科研团队的教师代表等与全体暑期学员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合影
郑凌伶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老师,感谢学院各团队对本次暑期学校的大力支持,并对参加本次暑期学校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郑院长表示,本次暑期学校是我院举办的第二期暑期学校,学院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分享各自在农业科学相关的前沿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同时还安排了参观合作企业、实验室、实验田等实践活动,预祝各位学员通过本次暑期学校能够学有所获,同时也收获友谊和未来进一步合作交流的种子。

郑凌伶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随后,杨德胜书记致开幕词并做学院整体介绍。杨书记从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内涵、定位目标、学科方向、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学院的办学情况。杨书记表示,各位学员生逢其时,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位学员都将大有作为;同时,杨书记也欢迎各位学员来农生学院深造学习,与学院师生一道,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筑梦前行。

杨德胜书记致开幕词
接着,来自学院10个科研团队的教师代表: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团队徐晨阳副教授、生命组学与AI智能合成团队冯枭副教授、植物环境适应与合成生物学团队苏诗豪副教授、蛋白质结构解析与功能改造团队李典范教授、药肥绿色智造与土壤健康团队姜晓谦副教授、作物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团队杨芳教授、水产合成微生物组团队王东皓副教授、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团队朱冠恒副教授、生态农业与环境健康团队郭俊杰副教授、新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团队汪雷副教授分别就各自团队以及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等向学员做了详细的介绍。

学院各团队介绍
通过10位老师的介绍,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我院现有十个研究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进展,为学业深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信息,也对即将开始的暑期学校活动更加充满期待。
最后,郑凌伶副院长强调了暑期学校的注意事项,并希望各位学员在活动过程中能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共同保障暑期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
前沿报告 引人入胜
7月15日、16日上午,瑞典农业大学朱丽华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慧慧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金喆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赵程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玉艳副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熊征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胡声杜工程师以及我院苏诗豪副教授、汤红婷副教授、周倩副教授、徐晨阳副教授等11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题为《Genetic engineering of oil crop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人工智能与生物大数据重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番茄“糖刹车”基因与风味育种》《人工智能在代谢工程的应用》《面向绿色防控的天敌昆虫资源利用与产业化技术研究》《农业人工智能过去的努力及将来的发展》《大疆赋能现代农业》《Patterning the petal proximodistal axis: using Torenia fournieri as a model》《设计合成植物代谢物的微生物细胞工厂》《马铃薯杂合基因组的解析》《全球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入侵风险及其对农业的潜在影响和损失评估》的报告。报告内容和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分子设计育种、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防治等,各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为学员们呈现了现代农业与工程学、信息学、生物科学等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前沿研究成果和进展。

朱丽华教授、李慧慧研究员(线上)

张金喆研究员、赵程研究员

李玉艳副研究员、熊征高级工程师

胡声杜工程师、汤红婷副教授

周倩副教授、苏诗豪副教授

徐晨阳副教授
通过两个上午的学术报告,学员们纷纷表示,各位专家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精彩报告,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更点燃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专家们分享的前沿成果和深刻见解,如同科研路上的一座座灯塔,指引着他们未来科研探索的方向。
参观实践 加强交流
7月15日下午,由我院党委书记杨德胜、副院长郑凌伶教授和魏蜜副教授等带队组织学员前往盐田区华大时空中心参观,提前感受高新企业的企业文化、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华大时空中心,华大万物总经理刘欢、副总经理刘娜、华大学院副院长王林鹏、华大万物研发中心主任倪雪梅等热情接待了学院一行。通过参观和交流,学员们对于华大万物(华大集团农业战略核心板块)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华大万物在创新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院一行参观华大
7月16日下午,为进一步加强学员对学院现有科研团队、平台建设等的了解,由院长助理陈景光副教授带队,组织学员实地参观了各科研团队的实验室和教学与科研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学员们对我院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的硬件支撑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

朋辈交流 助推合作
为加强暑期学校学员和我院在校生的交流学习,7月16日晚,研究生学术论坛在魏蜜、冯枭两位老师的主持下开幕。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2名本科生和我院5名在读研究生分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和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曹育川以“基于现代景观农业的城市‘再野化’生态改造”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高崎机场园林设计中的生态改造理念。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满威麟围绕“长牡蛎Magallana gigas TB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功能解析”,探讨了TBX基因家族在调控外肢形成中的作用。
我院硕士生唐良杰,博士生高州、李治兴、刘玉亭、周煊等同学也结合各自近期的研究成果,分别做了《磷酸与氨改性生物炭对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吸附和缓释性能及机理》《MOF基纳米载体介导的RNAi协同增效机制》《生长与防御之间 —植物如何权衡营养分配与抗虫策略》《利用进化约束解析与玉米物种形成和驯化相关的调控序列》《A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ntrols touch-triggered stigma movement in Torenia》的报告。

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成功举办,为与会同学提供了深入交流、相互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深化了大家对兄弟院校研究方向和育人特色的认识,拓宽了学术视野,有效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与合作交流。

现场互动交流
总结汇报 圆满落幕
7月17日下午 ,我院组织学员对近四天的学习交流、参观的体会进行了总结汇报,并评选出了22名优秀学员。
总结汇报结束后,暑期学校即将落下帷幕。肖仕院长、史俊鹏院长助理和刘兴基老师与学员一起参加了闭幕式。
闭幕式由史俊鹏院长助理主持。史老师向参加闭幕式的学员介绍了参加闭幕式的领导老师,并邀请肖仕院长上台宣读优秀学员名单和总结致辞。

肖仕院长宣布优秀学员名单并合影
肖院长在总结致辞中表示,由于工作安排,今天是第一次与各位学员见面,在此代表学院向参加本次暑期学校并做报告的专家学者和组织工作团队表示感谢,也向每一位参加本次暑期学校并顺利结业的各位学员表示祝贺。肖院长指出,学校自2018年复办农学院至2024年更名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正是新时期新背景下,革故鼎新,充分发挥中大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不断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与尝试。举办本次“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为主题的暑期学校,是学院正式招收“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后首次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暑期学校,相信通过近四天的交流学习,各位学员对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如何深度融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希望各位学员通过本次学习经历,能够立志深耕这一前沿领域,成为参与到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的一员。同时,肖院长也再次代表学院,欢迎各位学员在未来以深造学习、工作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加入到农生学院。最后,肖院长祝各位学员返程顺利、假期愉快!

肖仕院长总结致辞

闭幕式合影
初审:刘兴基 审核:辛国荣、郑凌伶 终审:杨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