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成功举办中山大学相山讲坛(第八期)暨 光明新农科•智慧农业青年教师论坛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6月27日下午,在中山大学党委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农学院与深圳校区管委会共同承办了中山大学相山讲坛(第八期)暨光明新农科·智慧农业第五届高端论坛,主讲嘉宾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黄文江二级研究员,做了主题为“全球空间信息产品生产与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的学术报告;随后,农学院与大气科学学院联合主办了智慧农业青年教师论坛,8位青年学者做了相关学术报告。本次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农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等师生踊跃参与、热烈讨论。

       本次学术系列活动的开幕式由农学院谭金芳院长主持,农学院党委程月华书记、大气科学学院党委郑慧书记分别致辞。她们分别强调了智慧农业强化相关学科交叉研究和大气科学拓展应用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参与论坛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鼓励学院师生利用好本次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与合作机会,共同推动相关学科的交叉共赢发展。

农学院谭金芳院长主持活动开幕式

农学院程月华书记致辞

大气科学学院郑慧书记致辞

第八期相山讲坛

       农学院辛国荣副院长主持了相山讲坛,对黄文江研究员的丰富学术经历及卓越成果进行了概要的介绍,希望大家抓住机会,多学习、多请教、多交流。

农学院辛国荣副院长

       黄文江研究员的报告着重探讨了植被病虫害对生物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的重大威胁,并强调了研发全球空间信息产品的必要性。他详细介绍了植物病虫害遥感监测预警的四个关键成果:植被病虫害遥感机理、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模型、植被病虫害遥感预测方法以及植被病虫害遥感系统与应用。这些成果基于长时序列多源遥感数据,为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等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其团队所获取的数据已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收录,进一步彰显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影响力。同时,黄文江研究员提供了数据的共享服务,为学术界和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黄文江研究员报告

       黄文江研究员的精彩报告激发了现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争先恐后地对报告中涉及的研究和产品提出了不少问题,黄文江研究员一一耐心作答,指导帮助师生们解疑释惑,汲取专业智慧,拓展专业视野。

现场讨论

第一届农学 -大气科学青年论坛

       论坛由黄文江研究员和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杭建教授共同主持,旨在由黄老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点评指导,促进两个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8位青年学者分别报告了各自智慧农业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创新成果。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石茜教授,报告了基于贝叶斯概率更新的早期作物识别研究。大气科学学院的上官微教授,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土壤制图与土壤墒情预报。农学院的周望副教授,报告了基于过程模型和AI技术的农业系统碳平衡和作物产量估算。大气科学学院的江佳乐副教授,介绍了基于无人机的作物表型监测技术。农学院的徐晨阳助理教授,报告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多尺度环境变量反演。大气科学学院的博士后郑艺、付阳阳,以及农学院的博士后黄雅楠,分别报告了基于遥感数据的甘蔗制图和产量估算、关注冬季麦类作物的识别和产量估算方法和聚焦于绿肥还田水稻土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组成特征等工作的成果。

       最后,大气科学学院杭建副院长进行了论坛小结,感谢两个学院共同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合作与创新的平台,帮助青年学者通过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促进智慧农业领域的学科融合与技术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初审:蔡高潮  审核:谭金芳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