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南优质高产高效籼稻新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5年4月14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华南优质高产高效籼稻新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顺利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专项管理团队,项目跟踪专家胡培松院士(线上)、田冰川研究员,项目咨询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清华大学谢道昕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唐晓艳教授,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刘天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马金亮、种业管理处调研员司徒志谋,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副局长黄建洪、农牧处副处长路军祥,深圳市光明区区委常委王芳成、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太志,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飞,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等50余人参会。
会议现场
刘飞院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与会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次启动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中山大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化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学校将利用综合性大学在科研平台、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保障项目高质量推进和顺利实施。
马金亮副处长代表项目推荐单位致辞。他强调,广东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在水稻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期待通过本项目实施,培育一批优质高产高效华南籼稻新种质和新品种,助力华南稻区高质量发展。
王芳成常委介绍了光明区依托光明农场的发展历史,并表示该项目契合光明区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区政府将充分发挥光明科学城的集聚效应,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保障。
专项管理团队充分肯定了项目立项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实。在专项一体化实施管理报告中指出,要从项目启动伊始强化规范管理、推进成果产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项目负责人肖仕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执行和管理方案。项目跟踪专家和咨询专家对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对项目的实施方案、预期目标、及标志性亮点成果打造等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专家组组长刘耀光院士在总结讲话中勉励项目组持续加强协作配合,集中力量推动成果凝练与关键技术攻关,确保项目指标如期高质量达成。
启动会上还举行了项目组周少川团队专著《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学》的首发式。刘天金书记在首发式致辞时表示,该书凝聚了广东水稻育种科研团队四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对推动华南水稻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人员合影
(初稿:万子龙 初审:谢若瀚 审核:辛国荣 终审:肖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