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见科学,香韵寻踪”——我院持续为深圳附属学校举办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活动
3月20日,农生学院党委组织教师第三党支部与第五党支部,联手为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初一年级40名同学举办了“嗅见科学,香韵寻踪”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科学讲解、实验操作与实验室参观,让中学生们深入了解植物芳香的奥秘,感受科研实践的魅力。
本次活动是学院党委推动的与附属学校以党支部共建为牵引,继2024年11月以来,持续开展的系列“科学启智,劳动育人”系列活动之一,得到附属学校领导和深圳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重视,并安排了深圳卫视全程采录。
科普小讲堂:芳香为谁
科普小讲堂由教师第五党支部书记张晓艳老师主持。张老师对来访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活动的具体安排。教师第三党支部书记张雨副教授通过生动的讲座,为大家揭示了植物产香的奥秘。
张老师结合精美的芳香植物及相关视频,绘声绘色地从远古先民利用植物香气养心养身的传统香药文化,讲到殷商时期甲骨文中“香”字的涵义,及《周礼》中关于香料熏燎驱虫的记载,再到《本草纲目》对芳香疗法的具体运用,引人入胜地讲述了源远流长的芳香文化。在课堂互动环节,张老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汉唐宋明典型的香器具,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香文化”在中华农耕文明中的深厚积淀。

科普小讲堂

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香”字


汉唐宋明典型的香器具展示
科普小实验:香韵寻踪
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实验室体验科学实验。张雨副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品鉴了七种不同植物的精油香气,并让同学们挑选出自己喜好的香气。何海老师向大家演示了移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帮助同学们掌握基本实验室操作技能。同学们怀着好奇之心兴奋地调配了香茅驱蚊喷雾,并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调配出个性化独特的香气,切身感受科学实验的严谨与乐趣。

同学们在实验室调香

张晓艳老师指导实验

张雨老师指导实验

同学们认真操作
同学们展示实验成果——香茅精油驱蚊喷剂
实验室探索:走进前沿科研现场
最后,同学们走进科研实验室,近距离参观高速离心机、气相色谱仪、DNA提取设备等高精先进仪器设备,并认真听取研究生学长们讲述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科研历程,激发了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博士后李柯婷(左)和研究生林子强(右)带领同学们参观实验室
从香文化的厚重历史到现代实验室的技术革新,从理论认知到动手实践,这场研学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桥梁。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及实验室参观,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的严谨与乐趣,感受到传统香文化魅力的同时,也领略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这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互动趣味的研学活动,不仅传递了科学知识,更在青春心田播下了追求真理的种子。

研学活动合影
研学收获:敬畏科学,勤于实践
本次活动得到了附属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同,引发强烈共鸣。
附属学校组织本次活动的党政办徐莉莉、中学部主任刘上等负责老师,在同学院党委程月华书记交流时再三表示真诚的感谢,并表示:通过农生学院组织的系列高质量的劳动教育研学活动,使师生们重新定义了对“科学”和“农业”的理解,希望学院更多地指导帮助附属学校开展类似高质量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程书记表示,学院会继续以党建“双融双促”为抓手,结合附属学校的需求,共同培养好教工子弟和社会学子,持续为附属学校和光明区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科普实践做出贡献。
同学们围在一起,兴奋地交流着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纷纷表示,从讲座中“香”字的象形起源到现代基因技术的应用,领悟到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紧密联结;实验环节的香茅喷雾调配,既考验耐心又激发创意,体会到“科学是理性与浪漫的结合”;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和实验室的高科技设备,惊叹现代农业科研的严谨与前沿。
同学们在研学体会中写到:
“本次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好多关于植物香气和香茅的知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我知道了原来香茅有这么多的用途,以后我要多了解一些植物的知识。 ”
“我学会了使用移液枪,感觉自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
“科学不仅藏在书本里,更跃动在每一次动手实践和思维碰撞中。”
“农业已不再是看天种地、下田劳作,而是多门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

研学活动合影
摄影:万子龙 初稿:万子龙、王雨欣 初审:张雨、张晓艳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