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教授做客我院“逸仙农业讲坛”
3月17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淑华教授应邀做客我院“逸仙农业讲坛”,并作了题为《玉米耐低温和高纬度适应性的分子机制》的精彩学术报告。
杨淑华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是国内外植物抗逆生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先后在Cell、Mol Cell、Dev Cell、Nat Plants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自2020年以来连续5年入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并兼任Plant Cell、New Phytol、JIPB等国际期刊编委。杨老师在报告中系统分享了团队近年来在玉米耐低温相关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重点讲解了每项成果背后的思路逻辑,让学院师生受益匪浅。

杨淑华教授作报告
在报告中,杨淑华教授从极端天气尤其是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生产的严重危害引发思考,深入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围绕玉米耐受低温胁迫的遗传与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分别列举了从反向遗传和正向遗传途径挖掘玉米耐冷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的亮点成果,包括ZmMPK8-ZmRR1介导的玉米耐冷性模型,HSF21通过调控低温下脂代谢稳态正赋予玉米耐冷性的分子机制及其优异自然变异的应用价值。杨老师重点介绍了团队近期在Cell杂志发表的COOL1基因的功能挖掘与分子机制的深度解析,特别是COOL1优异自然变异通过增强低温耐受性、促进玉米适应高纬度环境的驯化机制。最后,杨老师还介绍了团队利用挖掘到的玉米低温胁迫耐受基因,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提高玉米应对气候变化可塑性的应用前景,为培育广适稳产玉米新品种打下了重要基础。以系列研究成果为例,杨老师着重为大家介绍了如何立足农业生产寻找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研究的策略和创新思路。

交流会场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与杨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杨老师的这次讲座不仅让与会师生对玉米耐冷调控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大家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课题研究思路的设计都提供了重要启发和参考,让与会师生收获颇丰。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初稿:郭婷 初审:杨芳 审核:辛国荣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