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思政第一课开讲: 聚焦农业大变革,融合科教开新篇
3月7日上午,2024级本科生本学期思政第一课在广州校区南校园第二教学楼举行。学院党委程月华书记做了题为“拥抱大变革,笃行沃华夏”的思政讲座,并邀请科研团队负责人章涛教授、黄志坚副教授做了团队科研分享,为同学们新学期的学习成长增添了“精神养分”。学院团委书记陈素玲老师和2024级本科全体同学参加本学期思政第一课系列讲座。
形势分析与政策引领

程月华书记做思政讲座
程月华书记在讲座中,首先展示了我国在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去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要素同步增长”,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的非凡业绩,不仅为中国粮食安全增强底气,而且为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程书记结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了国家“三农”工作稳中有进、迅速变革的三重推力:人口结构倒逼、国家政策红利、AI技术成熟,并列举了农业大省黑龙江实行农业全链条智能化管理,刷新历史纪录,连续15年领跑全国;阿里、京东、网易等科技巨头和中铁等央企拓展投资农业,在推动智能化、溯源等技术应用的同时,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食品安全水平等实例。

程书记最后强调,今年一号文件出台,标志着农业正式进入“科技+政策”双轮驱动的黄金时代。在AI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将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化经营,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从价值洼地到投资热土,迎来了大变革时代。与我们师生密切相关的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是生物育种、智能农机与高端制备、传感器、区块链技术等领域。为此,学院将教学与科研方向进一步调整为基于生物防治的智慧农业学科,以及围绕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科研攻关。希望同学们在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习无人机的操作、智能温室管理、AI病害诊断等农业数字化技术,紧跟国家战略和时代潮流,将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团队介绍与科研启蒙
黄志坚副教授简要介绍了水产微生物组和微生态团队的实验室与平台、团队组建情况;着重介绍了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扣疫病防控和健康养殖发展方向,开展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生态系统微生物组和微生态研究,提出“微生态可管制”理论,培育多个水产新品种,建立多种关键养殖模式,研发微生物调控技术等成果,不仅助力现代农业水产健康养殖和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开展海水养殖技术、病害防控技术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取得良好成效。

最后,黄老师作为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虾病害生态防控岗位科学家,鼓励同学们志存高远,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和对虾产业瓶颈问题,多与老师们交流,积极参与科研实践,致力于运用微生物多组学,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实现现代农业水产健康养殖发展。

黄志坚老师做团队科研工作分享
章涛教授作为环境科学、毒理学、分析测试等交叉学科背景的国家级青年人才,介绍了新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团队的成员,以及在农业类新污染物环境污染与健康、食品添加剂健康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果。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农业类新污染物的环境污染与健康、食品类添加剂与健康安全等关系,章老师以“不沾油锅”含氟类涂层及其相关替代品暴露识别研究”为例,提纲挈领地为同学们做了讲解。另外,章老师还提醒同学们注重综合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大学期间要做到“三个一”:有一项成果(论文或专利)、做一场正式口头学术报告、独立完成一个实验设计。在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的基础上,关注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和社会。

章涛老师做团队科研工作分享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如何判断水产品是否健康、新鲜,食品添加剂有无健康、安全的替代品,哪些科研方向适合本科生关注等问题,黄老师、章老师分别给予了耐心解答。程书记还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体育锻炼,是大学时光的生活收获“最大化”。

师生交流
本次新学期思政第一课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给同学们带来多重启发与引导,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关注农业现代化发展、投身智慧农业科研的学习热情。

师生合影
文稿:黄鹿 初审:陈素玲 审核:胡罡 审定: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