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河源市开展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农学院结合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工作部署, 面向粤北山区河源市紫金县的实际需求,组建了“卓柚成效”“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从6月份开始,突击队多次赴紫金县龙窝镇开展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当地红肉蜜柚和茶叶产业的瓶颈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服务,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助力紫金县乡村振兴。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龙窝镇琴口村红肉蜜柚基地

项目实施背景

       2009年,中山大学对口帮扶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琴口村,帮助该村建立了红肉蜜柚和灵芝两大产业基地。时任中大科研院工作人员的农学院党委胡罡副书记,作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定点龙窝镇,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通过多年的持续帮扶,红肉蜜柚已经推广到龙窝镇的多个乡村,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目前,蜜柚产业面临柚果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不佳的困境。同时,龙窝镇作为紫金县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茶叶产业也遇到了灌溉、土壤肥力不均衡等瓶颈问题。

      结合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校团委2023年暑期“三下乡”工作部署,农学院团委积极对接紫金县龙窝镇,从当地红肉蜜柚产业实际需求出发,在学院农业资源利用和绿色防控两个教研室老师的支持下,发动相关专业的同学,组建了中山大学农学院“卓柚成效”“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突击队由院长谭金芳教授、研究生班主任刘婧娜助理教授,胡罡副书记、学院团委陈素玲书记、彭宇涛老师作为指导老师,队员由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和农学专业本科生组成。

       突击队针对紫金县龙窝镇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致力构建以全镇土壤肥力地图、土壤水分和果树茎流数据为基础的红肉蜜柚水肥耦合高效利用示范系统。计划通过3年的实践,建立智慧水肥解决方案,初步实现提升龙窝镇柚果品质、降低施肥和灌溉成本的目的。同时,强化红肉蜜柚的病害防治,并利用在土壤肥力地图为当地茶产业的升级提供参考依据。该项目于今年6月通过广东团省委审核,作为2023年中山大学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成功墙”29项上墙项目中的一项。

田间实地调研

       6月15日, 由谭金芳院长带领农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师生一行,赴琴口村开展重点区域的土壤肥力调查和蜜柚施肥技术讲座,并在为在琴口村设置土壤水分监测系统(TDR)、热扩散茎流探针,以及小型气象站进行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突击队抵达琴口村后,首先与种植专业户进行座谈,全面了解琴口村红肉蜜柚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近期面临的主要困难。谭金芳教授指导突击队和当地种植专业户进行土壤调查,对土壤取样要求、测试的流程、结果分析等进行了全面的解读。针对种植户具体需求,谭金芳教授对蜜柚科学施肥的重要意义、基本方法和要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村民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肥操作。

突击队员与琴口村蜜柚专业户座谈

       座谈会结束后,谭金芳院长立刻带队进行土壤取样。突击队克服高温酷热和蚊虫叮咬等困难,在琴口村共采挖了15块丘陵地、低阶地的90多个土壤样本,以及蜜柚叶片、果实的采样。对蜜柚生长数据和相关元素分析,是制定示范村红肉蜜柚一体化施肥方案的必要前提。同学们在田间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了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谭金芳教授进行土壤取样实地指导

       彭宇涛老师在实验室对琴口村土壤样本进行了前期测试,以土壤肥力数据为依据,结合实地调研情况,针对琴口村制定了个性化的密柚树种植方案和施肥方案。彭老师对施肥种类、施用量和施肥时间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并在在蜜柚园现场向种植户做了施肥示范。

彭宇涛老师对田间样品进行标记

       在当地村干部、蜜柚专业户的配合下,刘婧娜老师和突击队员们对琴口村总体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利用无人机进行了全景构建,初步确定了蜜柚土壤水分监测系统(TDR)和热扩散茎流探针,以及仪器的安装点。

部分土壤和叶片样本

监测系统安装

       7月14-16日,农学院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9名本科、硕士生同学,在刘婧娜老师、胡罡副书记带领下,再次来到龙窝镇,开展蜜柚和茶叶产业调研、土壤肥力调研,并安装土壤水分监测系统。

       针对龙窝镇蜜柚和茶叶产业施肥缺乏科学依据和精确指导的现实困难,突击队员们先后前往龙窝镇彭坊村承龙璋茶叶种植基地和洋头村进行土壤取样,编制龙窝镇重点地区土壤肥力地图,为整个区域的种植业提供准确的土壤肥力数据和施肥方案的科学依据。

在洋头村进行土壤取样

在彭坊村进行土壤取样

       在调研过程中,突击队员们详细了解了承龙璋茶叶基地“紫金禅茶”品种特殊生产过程,并对茶叶基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的低水平病虫害暴发几率产生了浓厚兴趣,与茶叶基地负责人就未来在基地开展绿色防控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

突击队在彭坊村承龙璋茶叶基地调研

       7月16日,刘婧娜老师在琴口村的红肉蜜柚基地,进行了一场《耕作与栽培学》现场授课,带领同学们近距离观察红肉蜜柚树的生长状况,分析了叶片黄化、叶脉木栓化等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

突击队员讨论蜜柚树生长情况

      突击队成员和设备工程师一道,在红肉蜜柚林内安装了土壤水分监测系统(TDR)。这套系统能够定时采集土壤环境数据,是构建以实时土壤水分和果树茎流数据为基础的通量坡地蜜柚全年灌溉-生长-柚果品质模型必不可少的科研仪器。

安装土壤水分监测系统(TDR)

安装土壤水分监测系统供能(太阳能)模块

       胡罡副书记还带领大家参观了当地的灵芝基地,介绍了灵芝生产过程和废弃菌包处理的需求。突击队员们现场探讨了灵芝生产废弃菌包经厌氧发酵生产农用酵素的问题,力争通过对灵芝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实现示范村的灵芝-蜜柚两大产业循环互补。

胡罡副书记介绍灵芝生产情况

       在琴口村的调研中,刘婧娜老师和胡罡副书记发现了几株疑似细菌病害的蜜柚树,异常发黄的叶片和畸形的果实引起了突击队员的高度重视,并将现场视频、图片传回农学院绿色防控教研室。在周潇峰副教授的远程指导下,突击队员们采集了柚子林病树叶片样本,送回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测。

刘婧娜老师采取病树叶片样本

实验室检测分析

      7月16日,突击队员们从龙窝镇返回学校后,立即到农学院实验室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规范化处理,开展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和病害检测。刘婧娜老师和队员们一道,开展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检测;周潇峰老师向队员们对植株病害检测的实验操作,进行了细致而专业的指导。本次检测结果将作为构建以有机肥为核心的蜜柚全生长周期肥力解决方案、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方案和绿色防控方案的基础。

土壤样本分析 

对叶片样本进行分子检测

 

       在未来的三年里,突击队将持续推进在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三下乡”工作。同学们深入广东省粤北山区的田间地头,把课堂学习的农学专业知识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厚植“知农爱农、强国兴农”情怀,巩固专业思想,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科技兴农本领,努力成长为具备“学习力、思想力 、行动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刘婧娜 王志华 初审:陈玥如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