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 志做“大先生”——农学院开展教师节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的致信精神,9月15-16日,农学院继9月8日召开庆祝2023年教师节暨教职工大会之后,由党委书记程月华、院长谭金芳带队,组织部分师生党支部骨干、新入职青年教师,赴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崖口村,珠海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天琴中心、杨匏安陈列馆等地开展学习教育实践,引导大家学习了解革命先贤的艰难历程和不朽伟业,以及当今乡村振兴和学科前沿成果,激励大家铭记历史、增强动力、勇担使命,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志成为“大先生”。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陈彪老师应邀参加了活动。

追寻来时路,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大家认真倾听讲解员的简介,结合展示的实物与图片说明,较为系统地了解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振兴中华,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的传奇经历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特别是在《上李鸿章书》中强调“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变革主张,以及创立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和黄埔军校等伟业,使大家深受教育。

 

       在革命烈士杨匏安陈列馆,大家在党务秘书陈玥如老师的引导下,近距离地了解了这位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我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杨匏安烈士对党忠贞、坚定追随的品格,刚正不阿、清廉奉公的家风,博学多识、服务民众的才华,使大家的敬意油然而生,深为其35岁英勇就义而痛惜。

 

 

凝心向未来,学习先进典型经验

       中山市紧邻孙中山故居的崖口村,作为全国最后一个沿用人民公社体制的村落,多年来坚持结合本村人力资源实际和资源禀赋,发展绿色富硒种植业和海产养殖业,传承独具魅力的飘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了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吸引了大批游客,也带动了村民致富。听取了崖口村负责人如数家珍的情况介绍后,大家兴趣十足地参观了飘色民间传统艺术展馆,并地冒雨现场参观了海滩围栏养殖。

 

       在珠海校区天琴中心,大家参观了久负盛名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装置,天琴中心杨山清副主任等科研人员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科学原理和阶段性成果,令大家耳目一新、倍感振奋,并对搭载航天装置开展展太空育种研究进行了探讨。随后,珠海校区管委会郑子飞老师为大家介绍了珠海校区近期的建设情况和学科布局。大家结合珠海校区的发展,畅谈了深中通道贯通后,与相关学院密切交叉合作的构想。

 

       在天琴中心、珠海校区管委会和中山市热心校友等的支持、帮助下,学院集主题教育实践学习、乡村振兴调研、优秀科研团队学习交流、廉政纪律教育等于一体的研学活动顺利结束。老师们纷纷点赞本次“行程充实、收获满满”的活动:“一路回顾了中国动荡的过去,也体验到了东方巨龙的觉醒。” “更深入地了解中大,近距离接触感知了学校高精尖的研究。”大家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地投身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不断提升思想觉悟、教学能力和责任意识,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期待的“经师”与“人师”融会贯通的“大先生”。

(初审:陈玥如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