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世纪华诞,农院风华百年】 中大农科杰出校友名录(4)——邓植仪教授
【编者按】
为庆祝中山大学世纪华诞、中大农科学院建院百年,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在学校档案馆、华南农大、华南植物园等部门、单位的支持下,精心策划推出“中大农科杰出校友名录”共20集。通过采撷中大农科早期办学先贤的伟业缩影,展示中大农科百年办学历程和科教成就,勉励新农人弘扬教育家与科学家精神,不负时代谱写新篇。

邓植仪教授(1888—1957年)
著名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农学院首任院长、农业部顾问。
1909年,怀揣“科技兴国”的抱负远渡重洋,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壤学。
191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婉拒导师“留校工作”的建议,毅然回国。
1917至1949年间,从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到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三个阶段的33年间,曾先后多次出任农专校长、农学院院长,共达21年;两次出任中山大学教务长,长达 11年。
1930年,创办广东土壤调查所,和彭家元合著我国第一部土壤学教材《土壤学》,成为全国高校选用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教材之一。逐步创建中国近代土壤学学科体系,并主持中山大学土壤研究所土壤学部。
1935年,创建国立中大研究院土壤学部,当时国内唯一培养土壤学科硕士生的机构;作为首位应邀出席国际土壤学大会(第三次)的科学家,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学术地位。
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以学校教务长、农学院院长身份,带领全校历尽艰辛西迁云南澄江办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创性地组织了全省土壤、农业资源调查。在战乱不断、民生凋敝的时代,历时12年,完成了广东全省94个县的调查任务,并出版了《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上、下卷)。这项工作在广东农业史上是空前的,是发展广东农林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为研究广东乃至全国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奠定了基础。

1925年出版的《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及后续出版的《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

1935年,邓植仪在美国加州大学柑桔试验场考察(来源:网站"南方日报”)
(编辑:吴伟民 初审:李秀花 审核:胡罡 终审:程月华)


